盘大鲍
鲍科鲍属动物
盘大鲍,软体动物门,鲍属动物。贝壳大型,坚厚,短而宽,呈耳状。螺层3层,缝合线浅,壳顶常被磨损。壳面粗糙,壳内面有珍珠光泽。我国山东以北沿海出产,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生活在低潮区至数十米水深的岩石质海底,多以褐藻、红藻为食。本种足部肌肉极肥美,是著名的食用种类。贝壳(石决明)可供药用或作镶嵌螺钿的原料,是有养殖价值的重要经济贝类之一。
形态特征
贝壳大,椭圆形,较坚厚,壳宽约为长度的2/3,壳高约为壳长的1/4。螺层3层,缝合线浅。壳顶纯,微突出于贝壳表面,但低于贝壳的最高部分。由第二螺层的中部开始至体螺层的边缘有一排突起和小孔,这些突起极高,末端4-5个开口,呈管状,壳面被这排突起和小孔分为左、右两部分,右部宽大,成一斜面,表面粗糙,生有很多不规则的隆起,左部狭长,壳面较平滑,其斜面与右侧者略呈垂直,紧靠突起的外侧有一条与突起列平行的凹沟,壳面为深绿褐色,生长纹显明,无大的褶。
贝壳内面银白色,有绿、紫、珍珠等彩色光泽。壳口卵圆形,与体螺层大小相等,外唇较薄,边缘呈刃状,内唇较厚,向壳口内面延伸,形成一个上端稍宽,基部较狭的遮缘。
地理分布
盘大鲍分布很广,我国山东以北沿海都有出产,尤以黄海、渤海的产量最为丰富,如辽宁海洋岛、旅大,山东长山八岛、青岛。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
生态及习性
一般生活在潮下带十至数十米的海水中,以足部吸着于潮流通畅,海藻繁茂的岩石上,主要以褐藻和红藻为食。对有孔虫,多毛类,桡足类,其他腹足类也能吞食,7、8月性成熟,产卵排精适温约为20-25℃,排精、排卵均从贝壳边缘的最后一个开孔喷出。精子在海水中与卵子相遇而受精,幼虫发育很快,约十数小时形成担轮幼虫,6-10天即形成匍匐的幼体。
经济价值
这种鲍鱼是国产鲍鱼中个体最大者,肌肉肥美,为海产中的上品,鲜食或加工制成鲍鱼干,但产量不够多,是浅海养殖的良好对象。此外,盘大鲍也是一种动物性中药材,其贝壳入药,名为石决明;其肉入药,名为鳆鱼。石决明含有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20多种氨基酸,能平肝潜阳、清热明目。鳆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并能从中分离出具有较强抗癌作用的鲍灵素。在我国沿海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盘大鲍的人工育苗和养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养殖与管理
养殖技术
1. 养殖场的建造 养殖场所在海区,应有自然鲍鱼分布,海藻繁生、饵料丰富、水流通畅、高盐度、岩礁底质、冬天无冰封、敌害生物少、无污染水注入,水深在落潮后仍保持在8~9m以上。
2.饵料准备 在采苗前40~50天,将底栖硅藻(主要有舟形藻、菱形藻等)接种到采苗板上,进行底栖饵料生物的培养,以供鲍幼体培育期间饵料的需要。成鲍饵料主要为褐藻类,其次为绿藻类和红藻类。当鲜海藻供不应求时,还可使用冷冻或干制品的海带、裙带菜补充,也可利用人工配合饵料。
饲养管理
苗种培育
①亲鲍选育 选择的亲鲍应在8~9cm以上,体质健壮。雌雄比例为2∶1。然后进行亲鲍促熟培育(即从采苗前3个月开始,每立方米水体的放养量应不超过2.5kg,每笼10个,吊养于池中,投饵量每天按体重的30%投喂,以褐藻最好,昼夜连续充气,24小时流水饲养,每日水的交换量为培育水体的4~5倍。从3月初开始,每天水温递增2℃,水温升至20℃恒温培养)。
②采集精、卵 当有效积温达1200℃、亲鲍的生殖腺为3度时,在20~22℃水温并有紫外线诱导的条件下,亲鲍一般在午夜0时左右可产卵排精。夜间将生殖腺丰满、膨起面积大的亲鲍,足部朝上,上敷清洁潮湿的纱布,阴干1小时左右,然后将雌、雄分开,每个采卵缸中放一个亲鲍,注入用紫外线照射过的海水,保持安静,1小时后便可产卵。少数不产卵的个体,在更换新的紫外线照射的海水后即可大量产卵、排精。雄鲍诱导开始的时间可比雌鲍晚0.5~1小时。
③受精与孵化 在水温20℃,边产卵边加精液,完成受精后,加上新鲜海水,静置20~30分钟,当受精卵已下沉到底部时,将上面的水去掉,重新加水,如此反复洗卵5~10次,然后在恒定水温中(20℃)使其孵化。孵化期间不投饵,每日换水2~3次,换水量3/4,换水方法同洗卵。孵化13小时可达到担轮幼虫,3~4天达到面盘幼虫。最后进行选育。选育时利用虹吸现象把上浮的幼虫移到另一水槽中培育。
④采苗 在水温20℃时,受精后65小时幼虫即可进入匍匐期,在此之前投放采苗板,一般1平方米水面投放采苗板22平方米(采苗板面积以双面计算)。采苗板的作用除附着鲍幼虫外,还提供饵料。
⑤幼体培育 采苗3天后,幼虫可全部附着,此时可用虹吸法换水。第5天后可采用流水培育,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3倍以上。水温应保持在18~25℃,盐度保持在27以上,采苗后半月,适当补充营养盐,使饵料能连续生长、繁殖。
⑥稚鲍的培育 当稚鲍生长到3~5mm时,即可将其从采苗板上剥离下来,放入网箱进行流水饲育。剥离时将采苗板浸入2%的酒精溶液1~2分钟,待稚鲍举动不安时,振动或用塑料海绵轻轻擦动即可脱落。鲍长在7mm以内,可投喂人工配制的饵粉末;大于7mm后可投喂人工配制的颗粒饵料。
成鲍养殖
①自然放养 人工培育的幼鲍,待长到1.5cm以上即可在选择好的海区进行自然放养。
②海底养殖 将鲍苗放入金属笼、竹笼或竹管内。投放量以使鲍有一定的活动余地为度,同时投入鲍重10%~30%的饵料,然后封闭好,置于海底固定。并在养鲍的容器上系一绳,拴在海面的竹筏上,便于操作管理。
③开放式养殖 把人工培养的鲍苗放入养殖器内。养殖器可按鲍的生态习性自行设计,设计原理类似小型人工鱼礁,有利于鲍的藏匿和加大栖息面积。为了防止敌害,养殖器需用抗腐蚀的金属和尼龙网加以保护。开放式养殖一般不需要人工管理。
④筏式养殖 利用53×35×40cm聚乙烯网笼式硬质塑料桶,吊挂在养殖筏上。养成期间,每7天左右投饵1次,清除粪便、残饵,洗刷污泥,疏通水流,定期更换外网。
⑤池养 利用湾或岩礁地带的浅海岸建池,养殖池中必需设有给、排水系统,以便进行海水更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0 22:3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