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围”是坐落于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石坑镇南部龙头村的元代
客家围屋(客家围村)(现为龙塘、龙中、龙凤、龙径四个行政村)的中央地段,是龙头村李氏的始祖屋。
盘龙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客家围龙屋,其风格是由安徽和客家民居为核心。从远处看,“盘龙围”像田中之螺,人称螺蛳吐肉。大门门楣上方现镶有上世纪四十年代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佑任的墨宝“盘龙围”三字。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则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书写的“盘龙围”溜金牌匾,这也是“国共合作”的现实写照。初时,选“盘龙围”搭草寮狩猎草刨,后于1480年前后南念七郎之八世孙容公所创建,500多年来,历经多次修缮,仍保持原有风貌,即现之规模。
“盘龙围”建筑风格独特,三堂出水结构,丁山兼午,座南朝北,上、中、下三厅二廊,共有房屋22间,其构造既集皖、豫翘檐绘栋,又有客家民居三厅二天池武过道兼揉之风格,砖木结构配灰色瓦面,屋水特岖。大门门楣上方镶有石质崖名“盘龙围”三字,此乃上世纪四十年代,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佑任老先生之墨宝,其字铁划银钩,刚劲有力,是难得的书法精品。一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则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先生书写的“盘龙围”溜金牌匾,烁烁生辉,耀人眼目,文字道劲工整、娟秀飘逸,此亦价值连城之金匾。更为独特的是,“盘龙围”大门前正面不出十米处便有一块从右后山坡延伸而下,长约60米、宽20-30米不等、高约1.2米天然屏障似的自然坡地拱卫着盘龙围,人们在田庄中望不见“盘龙围”的正门,站在“盘龙围”大门石上也看不见村中的田庄、河流。而从远处眺望“盘龙围”,则像田中之螺。人们蹲在“盘龙围”的上厅正中央朝大门外一望,远处山峰尽收眼底,此峰别村人均叫“癞里石”,因他们看见的均是光秃秃的一片石山,唯独“盘龙围”上厅远眺则是一座巨石盘旋、突兀,螺丝醒目,酷似一只硕大无比的田螺翘笃刺天,人称此山为螺公山,云“盘龙围”形似盘龙,亦似田螺吐肉,有螺公相照之称。
“盘龙围”人文底蕴深厚,念七郎公裔孙人丁鼎盛,名人辈出。历经700多年,念七郎公裔孙繁衍已有30代,主要居住在石坑镇龙头村和礤岭村,杨化、蓝坑两个行政村亦有其裔孙居住,其中龙头村住户中的90%以上为李氏。据统计,石坑镇李氏总人口达5300多人。广来省内有十多个县市分布着盘龙围李氏宗亲,而省外支裔则遍及川、桂、闽、赣、滇、湘、陕、新等八省和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加拿大等,可谓裔遍四海,踪飘五洲。念七郎公之裔孙素有崇文尚武之风,耕读传家的优照传统。自明清时代起,各房不仅有“尝会”资助优秀学子读书,还在尝租中设置了“学谷”,用于奖掖学子;村中则每年在“盘龙围”举办一次会考,俗称“考会子”,分少、青、壮三组,使用化名参考国文、算术,考中前三名者,可获得参加在“盘龙围”举行的元宵祭祖活动和宴会的荣耀。这些举措,使参与者众,获奖者多,影响深远,于是培育了不少饱学之士,有杰出贡献者也不乏其人。据查,明清代有进士、举人8人,监生、廪生、贡生93人,庠生46人,有军功职官者则有2 1人。在抗曰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史上,念七郎公裔孙亦作出了一定贡献。上世纪四千年代,龙头村便涌现了四位将官:国民政府军政部城塞局中将局长李青(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曾参加
北伐战争);29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中将(黄埔一期毕业,曾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37年任第一师师长期间率部参加
淞沪抗战);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组长兼侍从副官李国干少将(黄埔一期毕业,曾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29集团军总部高参李如杰少将(曾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46年2月弃军从政,任新疆和阗县县长、专员,1948年冬调任广西省府参议,1949年冬主动策划广西靖西专区和平起义,为靖西和平解放做出贡献,解放后历任民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委兼南宁市主委、南宁市五届政协副主席等职)。解放前后,较有影响的还有:建造湛江军港总工程师李汉贤(抗战胜利后,在导淮委员会綦江水运工程局任工程师,解放后在珠江水利局、广东省水利厅任工程师、总工程师,曾参与兴宁市合水水库和梅县上官塘水库的重建工作);广东省设计院总工程师李时清;前任中山医学院副院长兼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我国肾脏病学“鼻祖”,内科一级教授李士梅(1991年国务院授予卫生事业突出贡献奖,曾培养博士6人、硕士9人);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顾问、湖南省侨联主席、湖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李介夫等。近年来,“盘龙围”之念七郎裔孙承前启后,继续做好奖教奖学工作,由李森首倡的龙头村李氏奖教奖学基金会于2001年成立,8年来共已奖励本科、重点高中、初中优秀学生374人,颁发奖学金95800元,2005年和2007年有2位学子考入(保送)清华大学。
1997年,族人李森倡导,成立了“盘龙围”修整委员会,在海内外念七郎公众多裔孙的热心襄助下,筹集资金30多万元,对“盘龙围”进行了全面修整,使之面貌焕然一新;“盘龙围”22间房屋己通过协议补偿方式,悉数收回为念七郎公裔孙所共有。管理委员会安排了专职人员,对祖屋进行管理,并负责做好日常接待工作,为前来参观、祭祀者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