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子瑾
原六安县县长
盛子瑾,男,安徽和县人,生卒年月不详。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精干有胆识。九一八事变后,曾在东北参加抗日义勇军,七七事变前在上海开过工厂。在六安当县长时,就曾办过几期青年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些抗日青年干部,并通过这些青年,在群众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盛子瑾在武汉与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表妹杨文蔚(医生)结婚,成为军统人员。回到安徽后,被任命为六安县县长,率部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六安县城。1938年11月后,盛子瑾任皖东北任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保安司令等职。日本投降后,盛子瑾在上海与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长陈纳德合股开设中美棉业公司,任总经理。1950年卒。
人物经历
盛子瑾,安徽和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一说战前曾留学日本)。人很精干、自负,善于辞令。此公稍具胆识,有一定处世经验和应变能力。据说,他常以三国时代的周公瑾(周瑜)自诩,故取名盛子瑾。盛在大学读书时曾受进步思潮的影响,有的说他曾参加过CP或CY,后脱离关系。因此他懂得一些革命道理,也具有一定的爱国思想,同时也很善于利用进步思想去笼络和聚集革命青年。在六安当县长时,就曾办过几期青年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些抗日青年干部,并通过这些青年,在群众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秋,盛曾一度收复六安县城,这在当时确实是惊人之举,因而翡声退迩。盛子瑾为了发展个人势力,搞出一些成就,肯冒一定风险,敢于大胆使用思想进步、干劲充沛的革命青年,特别喜欢那些受过革命熏陶而并非共产党员的人,对于曾经参加过共产党而又脱党的一些人,他也愿意使用。因此,他虽然明明知道,桂系提升他是调离桂系在安徽统治的心脏地区,也知道在敌后打出天下并不容易,但他仍然雄心勃勃地接受了深入敌后的艰巨任务。
抗战前,盛在上海经商时就结识了在日本学医的女军统特务杨文蔚,并于1938年在武汉结婚,盛通过杨文蔚和戴笠取得联系,盛去安徽时,戴交给他们一部电台,可随时和戴笠联系,并推荐他当上了六安县长,以监视桂系的行动。盛对此颜为得意,曾多次吹嘘说:他在武汉结婚时,“戴(笠)局长”曾参加过他们的婚礼,用以炫耀自己。
抗日活动
1、组建抗日政权
抗战开始前后,皖东北行署专员为孙伯文(据说此人政治上反动),专署设在泗县。1938年10月泗县失守后,孙伯文及专署逃到泗县城东之青阳镇(现为泗洪县政府所在地)。不久孙伯文就逃之天天。但有些国民党县政府还存在着,如泗县县长是黎纯一,五河县县长是李东仪,灵璧县县长是许志远,盱眙县县长是秦庆霖等等。这些人的政治态度各异,如黎纯一思想比较进步,许志远、秦庆霖政治上则反动。
在盛子瑾和江上青等到皖东北之前,中共上海地下党曾向皖东北派过两次干部。抗战开始,首先派朱伯扇、戴季亢、刘沛霖等同志到泗县工作。他们和国民党县长黎纯一合作,组织过泗县政训处,朱为主任,戴为副主任,曾进行过一些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1937年10月,上海地下党又派吴为真(女)、王冠群(女)等同志到泗县。他们与戴季亢接上关系,也开展过一些抗日工作。在1938年6月份,戴季亢曾到大别山找张劲夫同志汇报情况,并接上组织关系,因而当江上青到达皖东北后,很快就和朱伯扇、戴季亢、刘沛霖接上组织关系。盛在皖东北站住脚跟后,于1939年2月,把留在六安县的摘系干部陈大尧(原名姚大成,据说是叛徒)、杨子文(据说曾经当过土)及他们带领的武装(约三百人),还有派在六安县青训班工作的石青一起调至皖东北。后来中共安徽工委又陆续派了一些干部,如宋季文、吴元恺、陈国栋等同志到皖东北地区工作。盛到皖东北后,首先组成了抗日的专员公署:盛任专员兼保安司令,江上青为专署秘书(实际上起着秘书长的作用),吴云顿为专署的秘书主任兼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廖量之为副主任,周顿为组织科长,贺汝仪为宣传科长兼皖东北日报社社长(杨纯到皖东北后,贺汝仪的入党问题也解决了)。这就是说:盛的专员公署和政治部基本上是以中共党员作为核心组成的。接着,他又改组了泗县政府,盛自兼泗县县长(把原泗县县长黎纯一调往灵璧后又调到宿县任县长)。因泗县是中心地区,所以泗县各区区长也配得很强。一区区长为吕振球(现名吕亮屏),二区区长石青(后为许辉),五区区长赵敏(同年十月赵敏调县政府任秘书,区长为郑淮舟),四区区长吴亚民(本地土绅,国民党员),三区区长邓以凡(本地土绅)。泗县五个区中,有三个区长是共产党员。税务系统中也有中共秘密党员,如泗县税务局长朱季文和各分局的吴元恺、周本厚、宋述之等。至于各乡级政权中,也有个别的青年乡长是共产党员。同时还开办行政干部训练班,以逐步充实乡政权。
2、建立抗日武装
盛子瑾在皖东北的抗日武装分为两个系统:一为第五游击司令部(简称“五游”);一为第六保安抗敌司令部(简称“六抗”)。部队番号林立,但能听他指挥的人有限。除专署直接控制的警卫队外,最早只有“六抗”所属三个团,即四团陈大尧、五团杨子文(此两团约一千二百人,其基础是从六安调来的,系盛的摘系)和六团(泗南的地方武装,仅百余人)。随后又以“五游”的名义成立的三个支队(团的建制):一支队是地主武装,有三四百人,多不脱产,驻泗东北大柏圩子一带,亲桂系;二支队许志远,有四五百人,驻灵北一带,亲桂系;三支队赵汇川(系中共秘密党员,解放后任北海舰队副司令),有四五百人,驻宿东一带。此后又以“六抗”名义,成立了三个农民支队和一个特务支队(都是团的建制)。农民一、二支队有名无实(一支队芦新路,二支队吴亚民,人数均不多);农民三支队石青(系中共秘密党员)有四五百人,驻泗北一带。特务支队徐崇富(现名徐宗田,系中共秘密党员,解放后为南京步校负责人),约三百人,驻泗县西南部。总起来说,盛能直接指挥的只有陈大尧、杨子文两个团;地主武装中,许志远和大柏圩子两个支队还有点战斗力,但听命于新桂系。而赵汇川、徐崇富和石青三个支队,则是由共产党直接控制的。此外,各县还有人数不等的县大队,区有区中队,乡有乡小队。凡由共产党员任县、区负责人的地方武装,多能直接控制,建立党支部,发展党组织。
3、开办学校和各种训练班
盛子瑾到皖东北后,首先创办抗日军政干校,盛自兼校长,副校长江上青,政治主任谢景鸿,军事主任兼大队长石青。军政干校先后办过两期(三个月一期),有学生数百人。同时又办了省立第五临时中学,有学生近千人。该校校长陈节庵追随国民党。但共产党的吴云顿、谢景鸿在该校工作,发展了10来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支部书记是王成文,支委董栓(以上二名现均在上海工作)、范迪化(已牺牲)。党支部在学生中进行过一些抗日活动,扩大了党的影响。该校1940年1月停办。其次,办了各种训练班,以培养青年干部。如:行政干部训练班主要培养乡保长;财经干部训练班主要培养税务干部和财会人员;青年干部训练班主要培养区、乡两级的“青抗会”干部。中共地下党在这些训练班中派了指导员(如李大裕、王佩选、刘青萍等,均在训练班中工作过),有条件地秘密发展了丨些党员(如田照临等就是这时人党的),为在各地建立党的组织创造了一些条件。再次,还吸收了一些本地知识青年参加文艺团体,如皖动八团、抗日剧团、抗演六队等,这些团体中均有共产党的支部在活动。此外,盛子瑾还在中共特支推动下,办起了皖东北日报和皖东北文化服务社,出版过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等著作,在宣传抗日和扩大共产党的影响方面,起到一些积极作用。皖东北日报由贺汝仪具体负责,当时的工作人员还有岗森等同志。
4、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盛子瑾在抗战前曾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有爱国心,有坚决抗日的一面,而皖东北的政治形势也有利于盛合作抗日。那时皖东北,淮南有新四军五支队罗炳辉部;西(津浦铁路西)有新四军六支队彭雪枫部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的胡炳云、孙象涵部;北有山东军区钟辉的南进支队和李浩然的先遣梯队。在这种形势下,再加上中共特别支部的积极影响,盛子瑾表现了同共产党合作抗日的积极性。这时他同韩德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和王光夏(国民党江苏省淮阴行署专员)矛盾日益尖锐,不仅没有去靠拢他们,而且还主动地派人找八路军、新四军进行联系,以求合作抗日与发展自己。盛到皖东北不久,在江上青的推动下,以与山东八路军取得联系为名,派朱伯扇两次到鲁南中共山东分局汇报工作。山东分局根据党中央指示,正拟开辟苏皖地区工作,于是委派杨纯、江彤以中共特派员身份,在朱伯痛的陪同下(路过先遣梯队时,将江彤暂时留下)于同年3月秘密地到达皖东北专署所在地——管镇,和江上青接上关系,并秘密建立了皖东北特委(杨纯为书记)。为便于进行工作,杨纯改名陈光薇,并以盛子瑾保安政治部的民运科长职务作掩护。特委建立后首先统一了党的组织。无论是从大别山、山东、豫皖苏、延安以及上海等地派来的党员,还有地方上发展的党员和党组织,都统一在特委领导下,属于中共山东分局管辖。为了进一步开展苏皖边区的工作,1939年4月,中共山东分局又组建了中共苏皖区党委,金明为书记,张彦、邵幼和、李浩然、钟辉等分任宣传、保卫、组织、军事部长,于同年5月初带领部分同志从鲁南大王庄出发,6月到达邵唯铜李浩然的先遣梯队驻地。从此,皖东北特委就在苏皖区党委的领导下工作。6月下旬杨纯从皖东北到邱唯铜向区党委汇报工作,然后又带领江彤和汪洋于6月底进入皖东北。
皖东北特委建立后,还注意在盛的武装部队中和县区政权中建立共产党的小组和支部。7月份在半城特区建立了党的秘密区委会(汪洋为书记)。9月份为创建洪泽湖根据地,成立了党的洪泽湖工委(由赵敏、汪洋、孙觉组成,赵敏为书记),以发动洪泽湖周围地区的群众。在皖动八团、抗日剧团和抗演六队这三个团队中,均有党的支部,由鲁平、刘明义和王泽久分任三个团的团长兼支书。三个团约有130余人(其中党员有数十名)。10月份在城南边的大王庄建立了皖东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十一月鲁平同志在半城东部云候咀(今为江苏泗洪县管辖)办了青年训练班,发展了一些党员,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如田照临、张成钧、吕凤至、金畅如、邹庆、邵球、裴华、尹熙等就是那次青训班的主要成员,其中有的那时就加入了共产党。约在11月前后又成立了外九保的分区委(书记为李荣恩,已病故)。11月,党的洪泽湖工委撤销,成立了中共泗县第一届县委,由石立志、赵敏、刘沛霖、石青、汪洋五人组成(石立志为书记,其他人分任宣传、军事、组织部长或参与政府工作)。接着,各区也逐步建立了党的区委会。
人物结局
盛子瑾在皖东北主政前后达一年零五个月,由于他的出身和社会关系以及戴笠的控制,他的抗日立场是不坚定的,这是他不能与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基本因素。他曾不止一次地公开说:“国民党人是不能担起抗日任务的。因为这些人腐化,文官爱钱,武官怕死,并且又怕吃苦,这样怎么能抗日呢?只有共产党和进步青年才能抗日。因为他们能吃苦,不怕晒性。”盛子为何重用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其目的是:借以为个人谋权位。他到皖东北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把皖东北政权恢复起来,部队也扩大了,各方面都有所发展,这都是因为有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作用。后因他和桂系军阀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民政厅长陈良佐派系斗争而失利,先被撤职,后被通。在这种情况下,盛仍密电军统头子戴笠,请求转呈蒋介石请示机宜。所以中共代表兼皖东北办事处主任张爱萍一再欢迎他们参加八路军共同抗战,都被他拒绝了。盛子瑾在率部逃跑时,还对他所扣留的共产党员石青、赵敏等人强迫随行。盛的部队在来安县半塔集被新四军解除武装,刘少奇同志为履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还向他晓以大义。终因他不思回头,被礼送他乡。
日本投降后,盛子瑾在上海与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长陈纳德合股开设中美棉业公司,在哈弥登大楼办公。盛任总经理。1948年某日,国民党中央日报用头号大字在第一版刊登一则消息,标题为“我高级将领盛瑜,因勾结日人走私,被依法判刑。”内容略谓:“国防部中将高参盛瑜(即盛子瑾)勾结日本商人用舰艇数十艘,大走私被查获。经“国防部”军事法庭上校军法官刘梦九审讯宣判:处以六个月有期徒刑。因病准予监外执行。”据传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盛子瑾死于北京监狱。
人物关系
妻子:杨文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1:3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