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效应
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产生出意志力量
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产生出意志力量,为目标效应。
作用
目标效应是一种积极的效应,一旦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直至实现这个目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缺乏主动性,讨厌生活,其实这就是因为缺少目标。哈佛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者最初都是由制定一个小小的目标开始的,一旦拥有了目标,你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你想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全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确立目标,怀揣着目标前进。
目标效应的实验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通过调查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此项调查进行了长达25年的跟踪,结果发现那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以及分布现象都十分有意思:占3%的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努力,25年后,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当中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等;占10%的有清晰但短期目标的人,在25年后,大多生活在社会中上层,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他们的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他们的职业大多是医生、律师、工程师等;占60%的目标模糊的人,25年后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学习,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的没有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而且,生活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需要靠社会救济,喜欢怨天尤人。
举例
一个盲人琴师,其师傅让他每弹断 一根弦便在琴体上划一线,划至100线,便可得治盲秘方。他顽强地弹琴、生活,数十年后划足100条线,打开秘方,乃为一张白纸。不久,琴师死亡。而他就是依仗着这个心理目标支撑了数十年,即是目标效应在起作用。
海明威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可以看做是老人在海上与鲨鱼作九死一生的搏斗,最后回到岸上,生命力得到张扬的目标效应的作用。如果老人在筋疲力尽时,稍有点松劲儿,觉得“拼搏还不如痛痛快快地死好”的话,他肯定丧失理智与灵感,败于鲨鱼之手。
古代有个射手纪昌,一心要将射艺练到炉火纯青,百发百中,老师让他眼盯飞虫,达到视飞虫如车轮的境界,方为高手。这个人坚持苦练果然成功。
李白看到的那位“把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妇女的毅力,也大有目标效应之趣。
齐白石出身贫寒,当了个木匠。他28岁才拜师学画,决心要成为绘画高手。在“自燃松子读唐诗”的惊人毅力下,他勤学苦练,先习工笔,后练写意,达到晚年画出的蜜蜂能显出翅膀颤动,画虾米能看到硬壳内的嫩肉的高超地步。这是他早年既定的目标在起作用——目标效应。
应用
目标效应是个积极效应,宜对幼儿、青少年中多讲这方面的故事,让幼儿、青少年早立宏志,以便成才。孩子之所以学习缺乏主动性,厌学,就是缺失了目标效应。
参考资料
目标效应.心世界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7:04
目录
概述
作用
目标效应的实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