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心理学是指研究盲人的认识和活动特点及其规律,探讨在丧失视觉的条件下使其心理活动获得适当补偿的途径的
缺陷心理学分支。
但出于生活的需要,盲童在其生长、发展中必然会产生补偿过程,并形成一定的补偿功能。例如,其记忆发展得较好;在各种活动中更多地利用视觉以外的、未受损伤的感受器;各感受器在复杂协同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功能的替代和调整;在定向活动中,声音所具有的信号意义对盲人来说更为丰富;盲人因视觉方面的缺陷而使其触觉得以充分发展,并能通过肌肉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与比例关系等;盲人的嗅觉和味觉也在补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盲幼儿的早期家庭教育对其身心发展极为重要。专门学校施以特殊教育能减弱或部分消除失明所带来的不利心理影响。很多学者曾致力于研究盲人的障碍感觉,但各有不同的解释。失明的时间和程度对盲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5岁后失明的盲童保存有视觉表象;成人失明后视觉表象仍会相当丰富,他们可充分应用过去的知识来形成新的表象,再造新的形象;既盲又聋的人同时丧失了视觉和听觉,其心理发展有其特殊的途径,即更要充分利用触觉、嗅觉和味觉来认识世界。一些以听觉或触觉代替视觉的
盲人阅读器、盲人的手语等都可帮助盲聋人的言语和思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