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蜘蛛(学名:Opiliones)是盲蛛目节肢动物的统称,也叫作长脚蛛。全世界已知6500多种,体粗而短,略似蜘蛛,但头胸部与腹部相连接无紧縊部。腹部有分节的现象,的由十节组成。螯肢具螯,脚殖呈足状但不甚长,四对步足刖极长。
动物学史
盲蛛又名刈割蛛(Harvestmen)。在收割季节,大量的盲蛛漫步于草丛和树干的上面,因此得名。
最早的盲蛛化石发现于泥盆纪的地层中,并已经具有现代盲蛛的主要特征。由于盲蛛的身体结构以及生活环境,在石质的化石中并不多见,反而是琥珀中发现较多。在德国、波罗的海和多米尼加的新生代琥珀中,共有15个种类被发现。中生代琥珀中只有沙玛弱盲蛛(Petrobunoides sharmal)和格氏大眼姬盲蛛(Halitherses grimaldii)被发现于缅甸琥珀中。
形态特征
一般体长(足除外)5-10毫米,但热带种类最大的体长20毫米,足长160毫米。相反,也有一些种类体小,足短。植食性种类步足细长,上颌及触须无明显特化;肉食性则步足粗短,上颌及触须特化成钳状之捕食构造。头胸部不分节,腹部背面可见9节,无腹柄。步足细长,步足长达体长的30倍甚至更长。头胸部有眼1对,多数着生在柄状突起之上,眼面朝向外侧,或无眼。有臭腺1对,为盲蛛目所特有,不同亚目的臭腺开口于不同步足的基部。腹面有胸甲,或因两侧步足基节在中部相邻接而无胸甲。螯肢3节组成,钳状。触肢6节,似步足但较短。步足7节,修长而弯曲。跗节有亚分节,前2对或前1对步足的基节具有基颚。腹部不超过9节,由于有些腹板愈合或缺如,腹部的背板与腹板的节数并不相应。第一腹板为生殖板,在第二腹板处有气管气门1对,或谓气门位于步足上。雄体有1个可伸缩的阴茎,雌体有1个长大的产卵器,这些器官静止时均分别缩藏于一个囊内。
栖息环境
盲蜘蛛生活在温、热带,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在山区的树干、草丛、石块下或墙角处经常可以发现。
分布范围
盲蜘蛛分布于世界各地。
生活习性
行为
盲蜘蛛平时行走很慢,受惊时能快速奔跑。当盲蜘蛛被激怒时,分泌液汁,气味并不重,似核桃昧或萝卜的气味。盲蜘蛛蛛步足虽长,运动时并不将躯体高举离地,而是躯体接近地面,步足的中部高高耸起,若受惊或被激怒时,仅第Ⅱ对步足高举而离地面,其余3对支持身体。有人认为盲蛛的第Ⅱ对步足上有特殊的感觉器官,也有报道说如果第Ⅱ对步足全部丧失,盲蛛不久则死亡。盲蛛遇敌时也有自切现象,在步足的基、转关节处断裂。七弦琴器(lyriform organ)位于螯肢近体端第1节和各步足的基节上,司嗅觉功能。
食性
盲蜘蛛为掠食或腐食性,取食小型节肢动物、螺类、动物尸体和植物屑。用触肢捕物,传给螯肢,弄碎。不但吸汁液,也吃小颗粒,大部分在中肠内消化,不像蜘蛛那样能长时间耐饥。
生长繁殖
盲蜘蛛交配、产卵器官的形态因种而异,雌性将卵产入土中、腐木和树皮下、植物或螺壳内。有的种类营孤雌生殖。盲蜘蛛的受精方式是雄体将精液直接注入雌体。卵生,雌体以产卵器将卵埋入土中、树皮下或植物体内,产卵器可伸长达体长的3倍。盲蛛在秋季产卵,以卵越冬至翌春孵化,有的盲蛛卵期达6个月之久。初孵幼体除眼黑如煤炭外,余皆白如霜雪,腹部末端有一后腹部的残迹,不久体色变化如同成体,后腹部蜕皮后消失。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近种区别
蜘蛛目与盲蜘蛛的最大区别是:头胸部与腹部之间有细的腹柄,同时腹部不分节,末端有纺器。蜘蛛目以下的分类特征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