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令·蘋满溪》是宋代词人
张先(一说
欧阳修)的词作。此词选取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全词以景语结情,熔情入景,其显著特色是词调声情与词情妙合无间。词用平声,其音低抑,如诉如泣,而且句句押韵,韵脚既极密,声情便紧促。特别是过片二句,全用阴平声,尤见低抑。低抑的韵脚、字声与急密的韵位构成一部声情悱恻的凄调,与词情表里一致,相得益彰。
作品原文
相思令⑴
蘋满溪⑵,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⑶。
烟霏霏⑷,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⑵蘋:即田字草。多年生蕨类植物,常见于浅水中。
⑶陇月:即山月,低垂近陇的月亮。陇,通“垄”,高丘。
⑷霏霏:浓盛貌。
⑸寒鸥:寒天的鸥鸟。
白话译文
青蘋满溪,垂柳绕堤,我送行人到溪水西边,天晚不得不回去,回去时山月低垂,天色已将拂晓。
山水原野,烟霭霏霏,寒风凄凄。转身背靠朱门,只听得路上过往的马嘶声,只见寒鸥相对而飞。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送别词,为代言之作。行人要出远门,女子相送于溪水之西,依依惜别。词的创作时间以及主人公的送别对象无法考证,甚至作者是张先还是欧阳修,尚存争议。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意境凄迷朦胧的送别词。全词以景语结情,熔情入景。词中选取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此词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送别词中别具一格。
起首一句,写送行途中所见景象。“蘋满溪。柳绕堤。”青蘋满溪,其含意无异于芳草萋萋,亦是关别情。垂柳绕堤,则暗示沿曲曲溪柳送行之远。熔情入景,寓事于景,意蕴包孕很丰富,语言却极简练,只六个字。“相送行人溪水西”承上,点明送行之事,也点明全词的词旨。千里送行,终有一别,“溪水西”就是送者不得不止、行人终于别去之处。无限凄惘,见于言外,因为水西一别,行人已经渐行渐远,则送者不得不返。歇拍即写送者归来所见景象:“回时陇月低。”陇月即山月,山月低垂,则天将拂晓。可见,送行之时是拂晓之前。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回时”二字,写送者沿送行原路折回。方才顺此路送行,此时逆此路返回,却是孤身一人,唯有低垂之陇月,照见形单影只而已。“陇月低”三字,妙景物之特征与情感之特征相似。此句陇月之低垂,与送者心情之低沉,特征完全相同;低垂的陇月,正象征着低沉的心情。
上片描写送别情境,下片则转写别后情境。过片两句,纯为景语,写的是:拂晓之后,山水原野,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而送者的心灵,同样笼罩凄迷怅惘之中,这景语又正象喻着心情。这两句不但有景象吻合心情之妙,而且有声情吻合词情之妙。这两句共六字,字字皆阴平,构成凄凉之调,读来愈觉其凄楚。“重倚朱门听马嘶”写:送者已回到家门,可是仍不能平静,因为家门反而触动了伤心 怀抱,所以送者转过身来,背靠朱门,面向远方,重新举目眺望行人所去的方向,可是,只听得路上过往的马嘶声,再也不见那人的影子,声声马嘶想必紧揪着送者的心。结句“寒鸥相对飞”将凄迷的词情推到极致:此时,天地间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孤独的送者相对。人鸥相对,只是一片静默而已;这静默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悲哀。此句还含蓄地点出送者为女性,行人为男性。
温庭筠《
河传·湖上》词云“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可与此词参看。抒情主人公送行归家,闻路上马嘶声,犹倚门倾耳而听。一个“听”字,写出其心动神驰之状,而一个“重”字,则其念兹兹之情亦可想。骑马去者必为情郎,则“倚朱门”者自是怨女。对此作者偏不于明处交代,只从“听马嘶”一幕曲折透出。
此词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词调声情与词情妙合无间。全词用平声,其音低抑,如诉如泣,而且句句押韵,韵脚既极密,声情便紧促。特别是过片二句,全用阴平声,尤见低抑。低抑的韵脚、字声与急密的韵位构成一部声情悱恻的凄调,与词情表里一致,相得益彰。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张琰《张先爱情词的艺术探研》:这是一首送别词。此词全是写景,没有句直接抒情,但又“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委婉地表达了女子与情郎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和离別后的孤独相思之感。蘋花开遍溪水,柳树环绕着堤岸,这是一派莺歌燕舞、繁花似锦的景象。但就在这美好的背景下,要送别情郎,此情何以堪?这种“以乐景写哀”的写法,更富有含蓄美和感染力。送别情郎后已是陇月低垂,回到家时更是烟雾弥漫、风声凄厉。她禁不住地一次又一次去倚靠朱门,希望能见到情郎早日騎马归来。最后又以景语结束,以“寒鸥相对飞”来反衬自己独守空闺的凄凉心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宋代词人。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
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历官都官郎中。晚岁退居乡里。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曾以三处善用“影”字,人称张三影。喜作慢词,对词的形式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张子野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
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