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扑
摔跤类型的项目体育运动
相扑(英文:Sumo,日文:すもう),是两人在土俵中角力的一种格斗技,被誉为日本“国技”。
历史发展
项目起源
相扑原是中国古代“角抵”的一种。早在西汉初年,冀州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游戏: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比武、斗力。这种既是竞技又是表演的活动,被称为“角抵”,又名“蚩尤戏”。唐代,相扑活动在宫廷和民间都大受欢迎。两宋时期,市井生活丰富,相扑进一步发展。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勾栏瓦肆中,就有“小儿相扑”的表演项目。
传入日本
日本《相扑之始》一书记载,日本的相扑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年。日本历史考古学家池内宏和梅原末治合著的《通沟》一书记载,日本的相扑同中国吉林省辑安县出土的3—5世纪古墓壁上的角抵图极为相像;同中国唐宋时代的相扑比赛形式和规则也近似。
6-7世纪,相扑逐渐从寺院和民间转移到宫廷。奈良时代以后兴盛。公元695年,日本开始有了相扑比赛。公元719年(养老三年)朝廷设拔出司(后相扑司)。公元728年,相扑进入日本贵族的生活,宫廷中设立了“相扑节”,制定比赛规则,每年定期举行“相扑节会”。平安时代,每年7月有相扑节。镰仓时代以后作为武士的武技而在武士中盛行。
发展流行
1176年以后开始了武家政治时代。相扑作为武士们锻炼身心的武术也被大力推崇。而后结束了战乱的幕府迁移到了江户之后,相扑也开始变得大众化。德川幕府统治的太平时期,日本常在神庙与寺院举行相扑比赛,以此为宗教机构筹款,相扑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义赛的发展道路。
1684年,失业武士五十土权大佑向当局递了一份包括比赛规程和某些防爆措施的请愿书。在他的坚决请求下,当局方恩准在神庙空场上表演相扑。但武士们必须用稻草堆围成比赛场,而不能像以前以前那样由围观者和其他力士筑成的松散的人墙,身体先触包的选手为负,而这也成为了后来填以干草或稻谷包垒成的 “土俵”。
相扑很快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在京都、大阪等尤为流行的城市开始出现印制的节目单:职业性的义赛队周游四方,每到一地,必与地方队一较高下;每逢节日,地方队间也互相争雄。此后,相扑竞技队渐渐被划为东部队和西部队,但由于队员的频繁更换,不得不在每次赛前将队员介绍给观众,这就是相扑入场式的由来。在经历一段正常的发展后,相扑队正式演变为受理于同一经纪人的职业队。
成为日本“国技”
在20世纪初期,相扑作为日本的“国技”开始广泛推广。1909年,东京建成了一座专为相扑比赛而设的国技馆。随后,在1928年,日本首次对相扑比赛进行了无线电实况转播。1941年,相扑更是被正式列入学校体育的科目之中。到了1953年,相扑比赛开始通过电视进行实况转播,这使得相扑的名声迅速飙升。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相扑,1957年日本创办了相扑培训学院,专注于对新手进行相扑史及传统的教育。次年,即1958年,日本又设立了名古屋七月场的相扑锦标赛。而在1985年,东京又新开设了一个“国立竞技馆”。为了推动相扑运动的发展和吸引更多观众的支持,日本相扑协会对相扑规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使得相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全球推广
随着相扑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相扑比赛也相继开展。最古老的业余锦标赛要追溯到1915年。1980年,日本相扑联合会举办了第一届全日本业余相扑锦标赛,邀请了海外队伍参加比赛。1983年7月,日本和巴西成立了今天的国际相扑联合会(IFS)。1985年,上述赛事名称被改为国际相扑锦标赛。1989年,国际相扑锦标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圣保罗举行。1992年12月10日,国际相扑锦标赛更名为世界相扑锦标赛。此后,相扑世界锦标赛每年举行一次。1997年在日本举行了第一次大型女子相扑锦标赛。第一届世界青年相扑锦标赛于1999年在东京举行,有16个国家参加,第一届世界青年女子相扑锦标赛于2008年在爱沙尼亚拉克维尔举行。
21世纪以来,为了使相扑运动走向世界,尽早加入奥运会,日本相扑协会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每年都到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各城市进行亲善巡回表演与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日本相扑界放宽了对外国人的限制,越来越多的相扑手移民来到日本进行相扑运动的学习与训练,其中蒙古人最多,此外还有俄罗斯、格鲁吉亚、韩国、巴西、保加利亚和中国人。
场地器材
相扑的比赛场地,被称之为“土俵”,其构造独特,是由稻草包精心织成圆圈形状而成。这些稻草包的大部分都被牢牢地埋入地下,以确保土俵的稳定。土俵的表面覆盖着特殊黏土,长宽各为6.7米,厚度则在34至60厘米之间,形成了一个坚硬的基础。在这坚硬的黏土表面之上,还细心地撒上了一层薄薄的细沙,既增加了摩擦力,又赋予了土俵一种独特的质感。
在土俵之上,是一个直径为4.55米的圆形赛场,相扑选手们便是在这个圆形区域内展开激烈的角逐。而土俵的上方,则是一个悬吊在天花板上的屋顶,它用粗索紧紧固定,为下方的比赛场地提供了一片遮蔽。这个屋顶的四角,装饰有类似于神社里的巨大垂缨,它们不仅增添了土俵的庄严氛围,更象征着一年四季的更迭与循环。
比赛规则
选手级别
相扑运动员(日本称为力士)按运动成绩分为10级: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及横纲。横纲是运动员的最高级称号,也是终身荣誉称号。十两及以上的运动员的发型和腰带的质量与幕下以下4级不同。十两及以上的运动员比赛时,有入场式,穿化妆围裙。
竞技规则
术语
项目技巧
相扑运动员不仅要有气力,而且还要有熟练的技巧,技巧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技术大致分为推、摔、捉、拉、闪、 按、 使绊等。 运动员主要用颈、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脚等部位, 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相互进攻。
注意事项
相扑选手对于发髻相当重视,它是一个相扑运动员的“门面”。所以除了会有专人梳理以外,他们平常还会抹上发髻油进行梳理保养。而香味,就是来源于发髻油。而相扑手所裹穿的“兜裆布” ,称为 “回”。说个小知识,从“回” 的材质上就可以看出力士的等级,排名序列靠前的力士穿丝绸制品,排名靠后的力士穿棉制品,但在长度上都是腰围的 7-10 倍。
重要赛事
日本每年会举办六场相扑巡回赛,每次15天。其中三场在东京举行,分别于1月、5月、9月在可容纳1万以上观众的两国国技馆举行。另外三场分别在大阪(3月)、名古屋(7月)、福冈(11月)举行。
组织机构
日本相扑协会
日本相扑协会负责相扑的商业、职业运作,是日本唯一全国规模的相扑团体。通常称为相扑协会。受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竞技体育课监督。
日本相扑联盟
日本业余相扑的组织,统领学生、社会人相扑的组织,隶属于日本体育协会(体协),在其下面还有日本学生相扑联盟、日本实业团相扑联盟以及各都道府县相扑联盟等组织。
国际相扑联合会
国际相扑联合会成立于1983年7月,总部目前设在日本东京,主要管理国际相扑运动事务,向世界推广相扑运动。
代表人物
千代之富士贡
千代之富士贡原名秋元贡,1955年出生于北海道福岛町的一个渔民家庭,由于少时持家,练就一身强健的体魄,爱好各项运动,在初中时代便在田径运动中屡获冠军。
因在初一时患阑尾炎,在接受手术时,由于麻醉失效,咬紧牙关忍耐,超强的毅力受到冈本医生的惊叹,遂将其介绍给九重部屋,观其在业余相扑大会上的表现,嚎叫着将对手提起摔出土俵,力量令人惊叹,遂被招入九重部屋,正式开始相扑生涯。
1981年1月场,千代之富士贡击败大横纲北之湖敏满首获幕内优胜,得以晋升大关,7月场所又获优胜,被推为横纲。1991年由于肌肉撕裂,状态严重下滑,不得已选择引退,横纲在位10年,取得625胜112败137休的不俗成绩。
千代之富士贡是时代交替的完美衔接者,既是传统相扑的捍卫者,也是现代相扑选手的偶像,是典型的肌肉型力士的代表,为相扑赛场展现了罕见的强悍和力量。
朝青龙
朝青龙(日语:朝青龍明徳/あさしょうりゅうあきの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人,出生于1980年9月27日,身高1.85米,体重154公斤。他的蒙古名字叫达格瓦道尔吉。他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赴日本参加相扑赛事,由于具备良好的蒙古搏克基础,他在日本相扑界很快“摔”出一片天地,不但成为日本相扑史上第68位横纲,而且总共25次夺得日本相扑赛冠军奖杯,成为目前日本相扑历史上获得冠军次数第三多的相扑大力士。
白鹏
本名白鹏翔(日语:白鵬 翔/はくほう しょう),1985年3月11日出生在蒙古国,身高1.92米,体重155公斤,隶属于宫城野部屋。2019年9月白鹏加入日本国籍,取得了退役后留在日本相扑协会的资格。白鹏在2001年的春季赛事上初次亮相,2007年夏季赛事后他在22岁零2个月时晋升横纲。他创造了职业生涯1187胜、幕内1093胜等多项纪录,是日本相扑历史上创纪录地夺冠45次的第69代横纲。
项目影响
相扑早已是日本国家的化身,它代表了与日本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体育、传统和仪式的令人振奋的融合'的历史叙事和社会价值观。 相扑沉浸在神道教的宗教仪式和实践中,提供了一个了解日本文化中心的窗口,结合了运动、灵性以及对习俗和仪式的深刻尊重。
参考资料
朝青龍.日本相撲協会公式サイト.
白鵬.日本相撲協会公式サイ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11:14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