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尖蚧蚜小蜂,Aphytis yanonensis DeBach et Rosen,
蚜小蜂科蚜小蜂属的一种昆虫。
形态特征
亚缘脉与缘脉和在S区的接合处的下面连接有很微弱的云。胸腹板具有过多的色素, 但比相近的更苍白。足黄色。
成虫:雌成虫体长1.10-1.21毫米。体黄色。复眼橄榄色;单眼红棕色,排列成钝三角形。触角6节,柄节长约为宽的4.95-5.25倍,明显长于捧节;梗节比第3索节长;第1索节稍具梯形,第2索节两侧近对称,比第1索节短而宽;棒节比第3索节宽很多,大约长2.7-2.95倍。小盾片通常4稂刚毛。并胸腹节相对地长而宽大,约为后胸背板的3.95-5.5倍。前翅稍宽阔,长为宽的2.18-2.49倍;透明斑的基向S区有48-60根刚毛排成5-6行。
雄成虫罕见,体长0.92-0.93毫米。与雌虫相似,主要不同点在于触角较短,胸部刚毛更苍白,腹板色素更显着和
卵:长椭圆形,卵径长0.10-0.20毫米,宽0.07-0.10毫米,一端略尖稍上弯,无色透明。
幼虫:卵圆形,体长0.45-.76毫米,宽0.44-0.55毫米。体乳白色,半透明,可见体内暗红色椭圆形的内脏,全身可分14节,第1-4节较其他体节宽厚,第6节较宽。
前蛹:透明无色,体长0.60-0.80毫米,宽0.30-0.40毫米。头部复眼隐约可见,胸部最宽,腹部末端略收窄,内 脏红色消失。
蛹:黑褐色,体长0.70-1.10毫米。宽0.30-0.40毫米.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据王代武等(1986)报道,矢尖蚧蚜小蜂在重庆桔区一年可发生11-12代,主要以幼虫越冬,占90.7%,也可以蛹越冬,占9.3%。经1982年3-4月调查,越冬死亡率为22.6-37.8%,其中幼虫死亡率为29.5-73.3%,蛹死亡率为2.8-26.8%。
矢尖蚧蚜小蜂的历期随气温的高低而变化。在日平均温霄10.6,19.5,26.3,27℃下,完成一世代分别需要163.827.5,17.4和15.7天。在26℃下平均卵期为2天,幼虫期9天,蛹期(包括前蛹期)为6天。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有效积温为237日度。
生活习性
成虫多疾速爬行于叶面,弹跳力强,有趋光性。羽化多在傍晚8时至翌晨8时,占羽化总数的88.4%,上午8时至12时占6.4%。
矢尖蚧蚜小蜂为单雌
孤雌生殖的一种体外寄生蜂,多单个寄生于矢尖蚧未产卵雌成虫的腹面。雄虫罕见,对生殖是不需要的。
成虫产卵前期为1天,最长3-4天。产卵期一般1-2天,最长10-19天。单雌一生产卵最少1-3粒,最多14-25粒,日产卵可达7-8粒。羽化后第2天开始产卵,第3天即达产卵高峰,占总产卵量的37.9%,第5天累计产卵数达69.2%,此后产卵逐渐减少,至第7天和第10天,分别达84.2%和93.2%.成虫喂蜂蜜水的平均寿命为9、8天,最长16天;不喂食平均4.1天。最长8天。
卵在16-26.5℃,相对湿度78-84%的条件下,卵孵化率为98.6-I00%。多种杀虫剂对其幼虫和蛹的毒杀能力较低,但成虫对药剂的毒害非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