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镞叶蟹甲草
菊科蟹甲草属植物
矢镞叶蟹甲草(Parasenecio rubescens (S. Moore) Y. L. Chen),菊目菊科植物,生于山谷林下或林缘灌丛中,海拔800—1400米。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80(100)厘米。茎直立,绿色或有时带紫色,有明显条纹,无毛,不分枝。基部叶在花期调落,下部和中部茎叶具长柄,叶片宽三角形,长10-18厘米,宽5-16厘米,3-4裂,裂片三角形,基部裂片有时退化,顶端几急尖,基部楔形或截形,边缘有硬小尖的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或卞面沿脉被微毛;叶柄无翅,长3-4.5厘米,无毛,上部叶渐小,叶柄较短,最上部叶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3-f厘米,顶端渐尖。头状花序多数,在茎端或上部叶腋排列成叉状宽圆锥花序;花序梗粗,长5-15毫米,上升,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具1-2线形小苞片。总苞窄钟形,长10-12毫米,宽5-10毫米;总苞片7-8 (10),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钝或稍尖,边缘膜质,外面无毛;小花8-10,花冠黄色,长7-8毫米,管部长3毫米,檐部筒状,裂片披针形;花药伸出花冠,基部尾状;花柱分枝外弯,顶端钝或截形,被乳头状微毛。瘦果圆柱形,淡黄褐色,长6毫米,无毛,具肋;冠毛白色或淡红褐色,长约7毫米。花期7-8月,果期9月。
本种提示
本种外形与天目山蟹甲草P. matsudai (Kitam.) Y. L. Chen极相似,且常引起混淆,但它的植株较矮小;头状花序较小;总苞窄钟状;总苞片7-8,小花8-10,与后者不难识别。林鎔(1934)曾将采自浙江天目山的标本定为本种。我们检查了他引证的标本 (Liou 216, Tsoong 581) , 其头状花序大,总苞宽钟状,长15毫米;总苞片12,小花达38,与后者的特征完全相同,实为误定。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00-1400米得山谷林下或林缘灌丛中。
生长范围
分布在江西(庐山、黎川、景德镇、兴国、遂川、安福、寻乌、苹乡)、湖南(南岳衡山)、安徽(黄山、金寨、霍山、岳西)、福建(福州、泰宁、祟安)。模式采自江西庐山。
参考资料
矢镞叶蟹甲草.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6 05:4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