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沟假说
获取知识速度假说
知识沟假说是1970年蒂奇纳等人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的。
背景介绍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通过大众传播手段改变贫困儿童受教育的条件,其中《芝麻街》节目是其中一项重要的项目,后来发现尽管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对节目接触和利用最多,产生更好效果的仍然是富裕家庭的儿童,因此它不但没有缩小不平等,反而扩大了差异。
提出
基本观点
(1)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扩大,而不是缩小。
(2)一段时间内媒介大量宣传某话题,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比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吸取该话题的知识。
(3)在特定的时间里,较之未大量宣传的话题,在媒介大量宣传的话题上,所获知识与教育程度有更高的相关性。
原因分析
(1)传播技能: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如阅读、理解、记忆等)就会有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教育程度高。
(2)已有知识的储备,由于现存信息量和已有背景知识多少的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由于教育程度高对某问题早有了解或者更深入理解。
(3)社会交往:经济状况好的人有更多的相关社会联系,交往范围广,获得知识速度快。
(4)选择性心理机制: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很难找到与其价值观和态度相协调的媒介信息,兴趣降低。
(5)大众传媒自身的本性是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服务。
5、发展与改进
(1)信息有时会扩大知识沟,有时会缩小,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最为关键在于兴趣和动机。
(3)这种差距并不局限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好与差人群之间,可能还存在与对政治的兴趣多少,以及年龄不同等。
现实意义
(1)知识沟假说提醒我们: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均衡获取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硬件软件都还有一些差距,应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缩小(知识沟)差距
欠发达地区或低收入阶层给予特殊的扶持政策,推进硬件设施的普及程度。
由于不同人群对媒介的接触有不同,这提醒信息活动的策划者研究受众的必要,若要影响不同的受众就应选择不同的媒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5 17:56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提出
基本观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