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槛
江苏省无锡市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鱼槛是是江苏省无锡市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
寄畅园又名秦园,原是无锡市锡山支秦氏家族的族产,1952年上半年献给国家,1988年1月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月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端敏公秦金创建凤谷行窝以来,已经整整五百年了。秦金卒,园转给族孙秦梁,凿池筑山,改名凤谷山庄。后再经十三世祖舜峰公秦燿于万历十九年(1591)罢官归来,寄情山水,取晋王羲之“寄畅山水阴”诗句意,易名为寄畅园。园有二十景,名曰:嘉树堂、清响斋、锦汇漪、清籞、知鱼槛、清川华薄、涵碧亭、悬淙涧、卧云堂、邻梵阁、大石山房、丹邱小隐、环翠楼、先月榭、鹤步滩、含贞斋、爽台、飞泉、凌虚阁、栖玄堂。秦燿每景题五言诗一首。当时著名文人王穉登、屠隆等都写有园记。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是寄畅园全盛时期,有许多旧事,值得一提。
景点特色
由于其临水处的坐身栏板上置吴王靠,游人可以舒服地坐倚于此,欣赏锦汇漪中那快乐的游鱼。这也点明了“知鱼槛”名字的出典。在《庄子·秋水》篇中,记载了战国时庄子和惠子在濠水边一段有趣的哲学对话——庄子说:“水中那从容游着的鱼,是鱼的快乐。”惠子反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驳道:“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今天,这对话的原文已制成清水楠木屏,悬挂在知鱼槛的粉壁上。
在知鱼槛,透过锦汇漪水面,能欣赏案墩假山与惠山“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因此独擅“借景”的理想视角
借景是中国造园艺术独特的手法之一,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情”,历来为造园家所重视,所谓“借景有因,触情俱是”,寄畅园的案墩假山是按园外惠的余脉来堆叠的它作为中间介质,即丰富了山的层次,又是将惠山联系入园的过渡点。
但假山最高处不过4.5米,置于300多米高的真山之前,不觉孤立矮小,为什么?这是因为从知鱼槛眺望,正好使假山与真山自然错落,浑然一体,达到了“山在园中、园在山中”的艺术效果。上面所说的是仰借、外借、远借。还有近距离的互借,或称“对景”,是指此处的建筑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的假山相对而又互相更换的一种法则。
这样,建筑与假山之间包含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活泼泼由此及彼地将游人融入山水,臻于呼吸相通的忘我境界。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知鱼槛.百度地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6 22:46
目录
概述
寄畅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