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裙竹荪
鬼笔科竹荪属真菌
短裙竹荪(学名:Dictyophora duplicata auct. )是鬼笔科、竹荪属真菌。子实体高可达18厘米。幼时卵球形,菌托粉灰色,白色至淡紫褐色,成熟时包被破裂,菌盖钟形,具显著网格,内含有绿褐色臭而黏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网眼圆形,柄白色或污白色,中孔,纺锤形至圆筒形,向上渐细,壁海绵状。孢子平滑,无色,
形态特征
短裙竹荪的子实体高10-18厘米。幼时卵球形,菌托粉灰色,直径3.5-4厘米,白色至淡紫褐色,成熟时包被破裂,伸出笔形的菌托,菌盖钟形,高、宽各3.5-5厘米,具显著网格,内含有绿褐色臭而黏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3-5(6)厘米,网眼圆形,直径15毫米,有时部分呈膜状。柄白色或污白色,中孔,纺锤形至圆筒形,中部粗约3厘米,向上渐细,壁海绵状。孢子平滑,无色,椭圆形3.5-4.5微米×2.2-2.8微米。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地上。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可食用,在贵州民间治痢疾。子实体的发酵液有降低中老年人血脂,调节脂肪酸及预防高血压病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短裙竹荪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护级别为数据缺乏危(DD)。
参考资料
短裙竹荪.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7 12:2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栽培技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