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身白甲鱼,学名:Onychostoma breve (H. W. Wu & J. S. T. F. Chen, 1977),为
鲤科白甲鱼属的一种
鱼类。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背鳍起点在身体的最高点,头后背部稍隆起。头短,吻圆钝,向前突出,吻皮下垂盖住上唇基部,在前眶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沟。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上游等。产地在四川的南川、五洞河和江津。
背鳍iv-8;胸鳍i-15~16;腹鳍i-8;臀鳍iii-5.侧线鳞42 7-7.5/4-V 43;背鳍前鳞13~14;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20~23。下咽齿3行,2.3.5~4.3. 2或2.3.5-5.3.2。鳔2室。腹腔膜为黑色。标准长为体高的3.3~3.7倍.为头长的4.2~4.7倍,为尾柄高的8.2~9.1倍,为尾柄长的5.8~6.5倍。头长为吻长的2 .5~2.6倍.为眼径的3.8~4.6倍,为眼间距的3.3~2.5,为尾柄长的1.3~1.5倍,为尾柄高的1.8~2.2倍,为背鳍第一分枝鳍条的1.0~1.1倍,为腹鳍第一分枝鳍条的1.0~1.2倍.
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背鳍起点在身体的最高点,头后背部稍隆起。头短,吻圆钝,向前突出,吻皮下垂盖住上唇基部,在前眶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沟。口宽,下位,稍呈弧形。上颌末端位于眼前缘的垂直线,下颌裸露,具有锐利的角质边缘,下唇仅限于口角处。唇后沟短,其间距较宽,大于眼径,小于眼间距。须2对,吻须略细,颌须较长,约为眼径的2/3。眼在头侧中上方,眼上缘与鳃孔上角在同一水平线上。鼻孔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鳃膜在前鳃盖后缘下方连于鳃峡,其间距小于眼径。鳃耙短小,呈三角形。下咽齿具有斜凹面,顶端稍弯。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硬刺,不甚强壮,末端柔软,后缘具锯齿,其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外缘内凹,第一根分枝鳍条最长,等于头长或稍短。胸鳍和背鳍等长,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垂直线之后,约相距3个鳞片,其长度短于胸鳍,约等于臀鳍长,末端向后伸不达肛门,相隔2~3个鳞片。臀鳍起点紧接于肛门之后,末端接近尾鳍基部。尾鳍叉形,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 0倍。尾柄较高,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l.6倍。 鳞片中等大,胸腹部鳞片较小。背鳍和臀鳍基部均有鳞鞘,腹鳍基部有狡长的腋鳞。侧线完全,自鳃孔上部逐渐向下弯曲,至胸鳍后半部的上方,平直,伸入尾柄中轴。体棕黄色,背部颜色较深,体侧鳞片基部有暗色新月形斑点,各鳍为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