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港位于
围头湾南端,属
南安市,东与晋江东石隔港相望,并与东石白沙夹峙而形成大盈港、安海港的海门。该港距厦门27浬、金门6浬,至台湾鹿港航程仅18小时。港前海面平阔,流平无礁,北侧为沙滩带,南侧水深5—20米,到处有避风良坞。在木帆船的古代,一向为航海者乐于停泊。
石井港现有千吨级重力式结构码头1座,泊位长85.8米,
码头前沿水深5米。港区内有仓库1座1200平方米,堆场4822平方米。配有装卸设备,自1990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吞吐量逐年增加。
隋大业年间(605—618),
隋炀帝谴使开发夷州(台湾),曾泊舟于此,并募舟代“”驾船渡过海峡以达台湾。
《南安县志》载:“石井乡系四十三都,朱韦斋(松)监税处。二石夹立海沙上,其下为盘石,泉出小窦,流而为盂,深不盈尺,掬尽辙盈,潮来没焉,潮去则淡。有石井宫,匾曰‘石井’,系宋进士吕大奎书。景定五年岁次甲子(1264)诏立。”石井古镇地名由此而得。现古地名牌仍立于刻有“海上视师”四字的巨石上。
明末,郑芝龙曾以石井港为据点,编结船队,多达千艘,作海外贸易。清初,郑成功屯兵金门、厦门
两岛,编组东西洋船队,航行于日本、台湾、吕宋等地,石井港亦为其货物集散、船队停靠的主要港口之一。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相继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数十般。
石井港与金门航程仅14海里,而且风浪小,2002年开通了与金门货运通航,几年来,共运营了335航次,货运量43.3万吨,合计299.6万美元,已成为对金门货运通航运量最多、增长幅度最快的港口。经有关部门批准,2006年6月开放石井港与金门客运直航,不仅为台湾同胞进出大陆开通一座新的桥梁,也为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搭建了新的贸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