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
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战列舰(英文SMS Schleswig-Holstein Battleship,德语:SMS Schleswig-Holstein)是20世纪初期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德国前无畏战列舰中的最后一艘,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命名。
发展沿革
建造过程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于于1905年8月18日在基尔弗里德里希·克虏伯日耳曼尼亚船厂动工,1906年12月17日下水,是德国海军最后一艘前无畏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该舰在公海舰队第二战队服役,参加过日德兰战役,被一枚大口径炮弹击中。此次战役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被安排在易北河河口警戒,直至1917年退出服役。根据《凡尔赛条约》,作为德国被允许保留的少数战列舰之一,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于1920年代重新进入服役。1935年,这艘老旧的战列舰被改装成海军实习生的训练舰。
服役参战
1939年9月1日清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炮击韦斯特普拉特半岛,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该舰一直作为训练舰使用。
在下水仪式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由德国皇后奥古斯塔·维多利亚洗礼命名,德皇威廉二世也出席仪式。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爵恩斯特·京特作了服役演讲。
1906年12月17日下水,直至1917年退出服役。1920年代重新进入服役。1935年,这艘老旧的战列舰被改装成海军实习生的训练舰。1944年12月,英国轰炸机在格丁尼亚炸沉该舰。随后,该舰被打捞并搁浅在海滩上,被苏联海军用作靶船。自1990年起,该舰上的铜钟被放在德累斯顿的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历史博物馆展览。
技术特点
该舰在服役时就已经过时,尺寸、装甲、火力和速度都劣于新一代战列舰。
当月早些时候,英国无畏号战列舰已经服役,由于采用了革命性的设计,因而使包括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在内的所有德国战列舰都落伍了。
性能数据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长127.6米,宽22.2米,吃水8.21米,正常排水量13,200吨,满载排水量14,218吨。该舰装备3台三段膨胀式蒸汽发动机和12座燃煤水管式锅炉,产生17,000匹指示马力的动力,最高时速19.1海里/小时。除了是该级舰中速度最快的,该舰还是燃料效率第二高的。当以10海里/小时速度巡航时,该舰航程可以达到5,720海里。该舰标准乘员是35名军官和708名士兵。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的主要火力为2座炮塔4架28厘米SK L/40舰炮,其中一座炮塔在舰首而另一座则在舰尾。该舰还装备了14架17厘米SK L/40舰炮和20架8.8厘米SK L/35舰炮。此外,还有装在水线以下的6架45厘米鱼雷发射管,一架在舰首,一架在舰尾,四架在舰侧。该舰的水线装甲带厚度240毫米,甲板厚度40毫米,炮塔装甲厚度280毫米。
最新修订时间:2021-10-21 08:18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