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蜥同龙、独角兽、巨人一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怪物,曾经出现在大量史料之中。
简介
Basilisk(毒蜥,石化蜥蜴)
历史渊源
“Basilisk”这个单词来自希腊语“Basiliskos”,意思是“小国王”。最先对这种怪物作详细描述的是
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他的著作《
自然史》收录了古代关于毒蜥的60多处记载(大多源自
古希腊),其中第13 卷的描述比较细致,普林尼先是介绍了另一种可以用目光杀人的怪物卡托布莱帕斯(见Catoblepas),然后才开始介绍毒蜥:“……毒蜥拥有相同的能力,它产于昔兰尼加省(注:古利比亚东北临地中海的地区,公元前7 世纪为希腊人统治,公元前1世纪成为罗马的一个省),长约12英寸,头部有亮白色斑点,像皇冠。它在面对其它蛇类时毫不惧怕,会发出嘶嘶的威胁声以吓退来敌。它不像蛇那样蜿蜒而行,而是隆起身体中部前行。毒蜥不但可以通过接触还可以通过气息杀死或烧焦草木、击碎岩石,对于其它动物它同样毫不手软,曾经有人骑在马背上用长矛刺杀了一只毒蜥,结果毒素很快沿着长矛传染到那个人的身上,而它的马最后也倒地身亡。尽管这种生物非常致命,但许多国王还是希望能在它死后得到它的标本。毒蜥的毒液是自然界中最毒的一种东西。”
命名
古希腊人之所以用“国王”来命名毒蜥,原因大约有三:
一、它们的头部有白色斑点,像皇冠一样;
二、古埃及学者赫拉波罗在他的著作中曾经记载:“希腊人称之为‘Basilisk’的生物在埃及被称为‘Quraion’,埃及人用金子铸造这种生物的样子,并放在神的头顶”,显而易见,毒蜥在古埃及人的眼中是神圣和高贵的象征,在人面狮身像的额头上就雕有一条类似眼镜蛇的标记;
三、毒蜥通常出没于沙漠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喜欢居住在沙漠里,而是因为它的目光和气息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以至于它所居住的地方难逃沙化的厄运,因此“毒蜥”成为“暴君”的代名词,希腊语“Basileus”的意思是“异邦的国王”,“Basiliskos”的意思是“小暴君”,这些词都含有贬义。因不恰当的行为而导致恶果的故事中也常出现毒蜥的形象,例如
莎士比亚的《
麦克白》和《荷马史诗》。
原型
许多人认为毒蜥实际上是
埃及眼镜蛇,它们的头部有白色斑点,而且剧毒无比,可以喷射毒液致人死地,而且在攻击前会把头高高仰起,这些特征经过人们的传言而被大大夸大。据说毒蜥的皮可以驱走蛇和蜘蛛,在阿波罗(太阳神)神庙和黛安娜(月神和狩猎女神)神庙的门口曾经挂有毒蜥的皮,用于驱走蛇、蜘蛛以及黑暗的生命。
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中记载说用毒蜥的灰摩擦银子可以点银为金。
希腊神话中曾经提到毒蜥来自蛇发女妖美杜莎的鲜血,美杜莎被珀尔修斯杀死后它的鲜血落在人间成为毒蜥,因此毒蜥可以用目光杀人。杀死毒蜥的方法有三种:
一、像珀尔修斯那样使用镜子;
二、根据公元前3世纪时的记载,黄鼠狼是毒蜥的天敌,把毒蜥丢入黄鼠狼的洞里,黄鼠狼会用臭气将毒蜥熏死;
三、根据克劳迪亚斯·艾伊连在《动物习性》(公元1世纪)中的记载,公鸡的叫声可以杀死毒蜥,这是人们第一次将公鸡与毒蜥联系在一起。此后关于毒蜥的传说开始渐渐发生了变化。
衍变
在罗马帝国毁灭之后,传说中的毒蜥已不再是一种剧毒的蛇,劳伦斯·布莱纳曾经解释过这一变迁:“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与非洲之间无法再保持经常的联系,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片大陆上的传说变得越来越离谱,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人开始把毒蜥想象成一种浑身长满羽毛的怪物。”此时的毒蜥开始“本土化”,由非洲特产变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生物,据说英格兰曾经遍布毒蜥。
传说中毒蜥的产生很特别,最早的记载出现在《
旧约圣经》的“以赛亚书”中:“他们敲碎蝰蛇的蛋,编织蜘蛛的网。吞下蛋的人在击碎风之卵后将在里面发现一条毒蜥。”此后的圣经著作中也有不少记载,但都不一致,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现在广为人知的关于毒蜥诞生的传说出现在亚历山大·奈卡姆写于公元12世纪80年代的一本书中,不过并未收入“毒蜥”而是归在了“公鸡”这一节里,它是由蟾蜍孵化而成的,上半身为鸡,下半身为蛇,“它的蛋必须生在天狼星的日子里,受精于7岁的公鸡。这种蛋很容易辨认:它并非普通的卵形,而是球形,没有外壳,而是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皮。而且这个蛋必须由蟾蜍孵化,这样就会孵化出这种剧毒无比的怪物——一条拥有蟾蜍和公鸡的特性的蛇。”
但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倾向于把石化蜥蜴和后面这个被重新命名为“鸡蛇”(Cockatrice)的生物形象区分开来对待。但两者都被赋予了能使别的生物石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