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粿
徽州传统面食
徽州传统面食,是到徽州早在清代即负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粿是徽州地区当地人的俗称,因为制作中用石头压住,所以称为石头粿,也叫黄豆肉粿。
名称由来
石头粿用猪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拌成馅心,用面皮包上,收口捏紧,推粿成圆饼,然后放在平锅中烙,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压著,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传热均匀,使馅心熟透,饼不翻面而是边烙边按动石头,使内部油脂渗出,一直烙至熟透即成。咬开后香气扑鼻,滋润味美,配汤食用更佳。
制作方法
原料:面粉500克、肥标肉200克、熟豆皇粉150 克。
辅料:油渣50克、鸡蛋1个。
调料:精盐6克、鸡精1克、菜子油适量。
制作:1.面粉加入适量清水,打入鸡蛋,调入精盐、菜子油50克拌匀,揉透后成面团,分成14份,按成扁圆型;
2.肥标肉和油渣一起切成0.5㎝×0.5㎝的米粒;
3.将肉沫、油渣沫、豆皇粉及精盐、鸡精一起搅拌均匀,包入面饼中,拍压成0.5-0.8㎝厚的薄饼,直径约15㎝~18㎝;
4.平锅至中火上,刷菜子油至7成热时,将拍好的餜用中火慢烫至两面起泡时,用专用的砖头压在上面,边烫边转边翻,约8分钟即熟。
味别:风味小吃;咸香型。
主料提供的主要营养素和热能
主要特点
徽州石头粿的粿皮实际上就是千层酥饼的油酪面,粿皮薄,馅多,油分足且酥、松、脆,味香浓,又不易变质,耐饥(也可用各种蔬菜切碎了,调入熟猪油、精盐、鸡精作馅,或用韭菜、粉丝加豆腐,调入菜子油、鸡精、精盐作馅,可干可湿,辣味、咸淡可任意调节,但除用豆皇、腌菜以外的鲜蔬菜如菠菜、青菜、苋菜、韭菜、鲜萝卜丝、鲜南瓜丝、鲜茄子丝等作馅,只宜现做现吃,不宜久放)。
历史由来
旧时徽州人外出经商,一路跋山涉水,食无定时,居无定所,且又素来勤俭,逐在出门前做些干粮带到路上吃。所带食品一要好吃,二要不易变质,三要吃了不口渴。带什么好呢?徽州人很聪明,他们将豆油或菜子油(即沉淀在装油容器中的部分)加盐拌和在面粉里,用中间可以滚动的木头轱辘,将油面团辘制成圆圆的粿胚,包入用黄豆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的豆皇,然后在平底锅中,加块祖传的砖头压着,以文火烫熟.。此物既好吃又不易变质,还便于携带,随时随手可食。如果用碳火烘焙来吃,香味更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粿常常是母亲或妻子亲手制作,充满了亲情和乡情,吃上它一能节省路费盘缠,二能记起亲情乡情,三能激励徽商不畏艰辛,奋战商场。相传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扬州时,在客栈中遇一汪姓徽商正在就着茶水吃着此粿,一阵淡淡的油香传入乾隆鼻中,引发食欲,逐讨一个来吃,食后赞不绝口,回朝后还与户部尚书曹文埴提及此事,赞其为食中佳品。当然,人们生活好了,不会再用油脚而是用清亮新鲜的油和面了。
从营养学角度看,黄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5%。蛋白质的更小单位是氨基酸。在大豆蛋白中赖氨酸较高,蛋氨酸较低,而玉米、面粉却恰恰相反。聪明的徽州人就用面粉和黄豆粉加油和面做成豆皇粿来吃,起到了营养价互补的作用。
参考资料
徽州名点:石头粿.黄山厘米客栈官网.2012-12-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9 02:54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制作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