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行政村隶属晋宁县上蒜乡,地处上蒜乡北面,距 上蒜乡政府所在地 7.00 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5公里。东邻新街乡,南邻金砂村委会,西邻河泊村委会,北邻滇池。辖上海埂、下海埂 、石寨村等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30户,有乡村人口2853人,其中:农业人口2720人,劳动力17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51人。
村情概况
全村国土面积2.25平方公里,海拔1,887.00米,年平均气温 14.70 ℃,年降水量 788.3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2,218.50 亩,人均耕地 0.8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3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7.7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218.50亩(其中:田2,158.50 亩,地 60.00 亩),人均耕地 0.82 亩,主要种植花卉、蔬菜、水稻等作物;水面面积 320.00 亩,其中:养殖面积220.00亩;草地500.00亩;其他面积332.15 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全村有805户通自来水,有25 户饮用井水。有830户通电,有49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785户 (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6.99%、100%和59.6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70户(分别占总数的75.9%和68.67%)。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6.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30辆,拖拉机29 辆,摩托车 250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218.5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999.00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3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4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1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8 户。全村有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没有自然村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22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8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 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4,336.00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26.00万元,占总收入的14.21%;畜牧业收入 200.00万元,占总收入的4.5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200头);渔业收入49.00 万元,占总收入的 1.11%;第二、三产业收入3,461.00 万元,占总收入的78.55%;
工资性收入70.00万元,占总收入的1.59%。农民人均纯收入2,657.70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 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0.00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45 人(占劳动力的 50%),在省内务工 35人,到省外务工10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830户,共乡村人口2853人,其中男性1427人,女性1426人。其中:农业人口2720人,劳动力 172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族4人,布朗族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28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89%。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 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3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2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7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7 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15 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个,人畜混居的农户 545 户,占农户总数的65.66%。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2,267.80 平方米,拥有教师9人,在校学生 人,距离上蒜乡中学7.00 公里。整个行政村
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31人,其中:小学生235人,中学生196人。
全村建有图书室 1 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3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战国至东汉初西南地区滇族的墓葬。分布在云南省晋宁县晋城乡西南的石寨山上。晋宁县汉代为益州郡滇池县地﹐益州郡置於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为滇王国故地。根据第 6号墓出土一方金质蛇钮“
滇王之印”﹐证实此处为滇王及其臣仆的墓地﹔ 并证实《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滇国之事基本可信。随著同一文化类型的墓葬和器物在滇池周围及邻近地区不断发现﹐对其文化面貌的特点﹑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日益清楚﹐以石寨山滇墓为代表的这种青铜文化﹐ 可称之为“滇文化”。 1955~1960年﹐
云南省博物馆先後4次发掘了50座墓葬。1959年出版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蔬菜、水稻, 主要销售往省内外。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02.00万元,占
农村经济总收入2.3%。该村正在发展 蔬菜、水稻 特色产业。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 年底, 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6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999.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 124.00 亩。年末集体总收入39.93万元,有固定资产 45.4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 2.03 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 ,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 ,主要以粘贴公告 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委会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2人,其中男党员80人、女党员22人。该村党支部2002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3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 1 个,共有团员26人。该村团总支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团总支;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等等。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 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