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江门市
恩平市。是恩平发现最古老的石刻,刻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记录了元代至正年间,肇庆通判吴元良(今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人)“平定瑶乱”的情况。
石山摩崖石刻坐西南向东北,略呈正方形,周边刻有云纹为框,高1.65米,宽1.55米,总面积2.56平方米,碑文共762字,竖刻48行,每行16个字,以楷书刻写,苍劲有力。内容主要记述通判吴元良(今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人)“平定瑶乱”的情况,对研究恩平少数民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惜经过几个朝代的风雨剥蚀及动物的摩擦,(已有220余字残缺)字迹多已模糊不清,文字难以辨认。
鸿荒有世圣人治之□夷蹊洞皆□化焉其大田之峒四□万山枕□诸□之域西北则有君子黄沙之□险东南而□大人石岸之嵯峨峒内去江阳朝□□□□□□□谷登岁丰民乐纪相忘□□□元中统间岁在庚申峒内□□□者李公□五兄弟忠孝道□□□峒□诸□□□梯□茭会诸峒俱系新昌古□群猺杂居□恶狂迅□害兹□民不安处李公之兄弟□能克制群猺□颇静处岁时输□者□□甚峒民□□□□□之乐歌鼓腹之欢四□余年李公之功甚焉公□则不□□□□□□□岑富□之徒逃居于牛□峒□□猺人□□□境□峒民相聚为盗□□之至皆遭流毒害良□□分□□□□为□□□□□□□□兄弟家世兹土皆流离奔窜□于东西或陷□兵火□□□□□贤唐华山父子□猺□祖孙之徒杀戮无遗其类峒内张□□□□□□□之民□非投客□家于猺人赎罪□不免焉峒民涂炭□□不可□□□□□峒民协同为盗四方□主□□攸同及藩阃宪□□□□□□□州县□□□兵或营□于三□之原石□之险军兵足迹□□蹈其域窥□□□□□□襄文具罢去猺之□□□四五十年□□是仕□□□寨巡检□□□吴公元良□□绵里凯岗吴公吏目之子也家世积德公□□弱冠厉涉经史□□□□□□□□□□□□□藩阃奏差□倚亲不仕亲终居家至正壬辰邻郡新昌新会□□□□起如烽□□丑徒□□□□□弗克制期年而盗不犯境暨西贼闻凤□自遁□□亦□□□□□□□□□已仲秋吴公胸次文义不平之愤□□□□□□□□□□□□□□林轩李志远韩□□□□善郑友直梁桂年□可□□数千壮士直杜峒内黄沙径□峒民从者如归市或持牛酒相劳有平坡一村之民与猺人有□不忍从兵焚其仓廪□其禾□于是狂徒来迎赦不搜斩猺人枭令平坡之□□降左□故执之吴君免其罪□心大悦峒民不四日□功成肃清整谧□如故□□太平亦□□事吴君进不求名退不□罪唯民是保有自得无□□来者□□□□□□至正癸已十三年十二月良日儒学正郑文□记 大田峒耆老前恩平寨巡检冯□立石 同立□户冯□玉吴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