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嵝庵,位于
苏州市吴中区
光福镇弹山,又称石嵝精舍。庵始建年代无考,清初无声禅师居之。
历史沿革
清初葛芝有《石嵝庵记略》载之:无声去时,“止败屋五楹,渐圮,无公稍修葺之”。绕庵种枇杷数十本,并栽修竹隐蔽之。后寺又败废。
抗日战争期间,僧脱尘爱山清雅,并有泉给僧,于是重葺山庵。现为光福旅游区重要景点之一。
石嵝庵于1986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行政区划现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简介
石嵝庵现有民国年间建筑数十楹,原供有
缅甸信徒所赠玉佛(现藏于
司徒庙内)。院中数株芭蕉,一架紫藤,象是一户书香人家,大殿亦不高大,如民居一般,门上方悬挂的“放大光明”四字一匾。
两侧偏殿现为游人休憩之所。
殿后山崖旁,有泉,清冽甘芳,岁旱不竭,脱尘禅师命之“余留泉”,是有余和留“我”在此的意思。
庵左有万峰台,有明
赵宦光题刻“万峰台”三字,相传为元代万峰祖师修炼之所。
台上现有清代至民国年间摩崖石刻多处。
站在万峰台上,可见诸山蜿蜒相向,
太湖云帆上下,七十二峰离立波际,抱揽光福地区青山绿水之美,旧时为邓尉探梅必到之处。
《石嵝庵记》
《石嵝庵记》 清 葛芝
无声禅师居之,绕庵树枇杷数十本,当其实时,若金丸错落于翠叶之中,极可观。
西南望适当震泽,恶其显也修竹蔽之。从下而望,不知其内之有居人。
庵止败屋五楹渐圮,无公稍修葺之,遂萧然闲素。下有泉,试之甘芳,岁大旱而不竭。
从左级而登,方广数十亩,皆有怪松巨石错立步武间。
近望犀脊蟠螭诸山蜿蜒相向,槎山仅一培塿然。
绕山之麓遍植梅花,方其花时积雪数里。远则巨浸渺然所谓震泽也。
风帆水鸟上下其间,若动若静。
而七十二峰离立波际皆有情态,数百里外铜官诸山明灭烟霭中。余告无公曰,仆常北涉淮南,至于四明自是以往不能游也。
然吾友有好游者,足迹遍域中,告仆曰吴中山水之美,或海外蓬莱方丈之属,过之她州不能及也。
昔年朱山人白民结庐莲子峰下,以泉石取胜,然出户而望,四山障之不可以眺远。
岂若兹数百里内外若在袵席,参差掩映,近延野绿,辽郭超忽,远混天碧哉。
地之胜槩尤宜于月之夕,风涛之晨而恒为雨露风日之所侵,不能久立。
她日当构一亭于上,翼以小屋三楹,负一囊粟致之。
公以为,朝夕之膳披败衲而默坐其中,虽瞿硎先生之石室孙氏之苏岭岂能过哉。
无公曰,子故记之,俟她日落成而陷置之壁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