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曹上萝卜,
重庆市北碚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感官品质
石曹上萝卜扁梨形、长7-9厘米、粗10-12厘米、单重0.6-1千克,皮肉均为象牙白,光滑细腻,生食爽脆回甜、熟食细嫩化渣。
品质指标
石曹上萝卜内含
维生素C≥20毫克/100克,
纤维素≤22%,干物质≥5.5%,可溶性糖≥8.5%。
产地环境
地貌土壤
石曹上萝卜种植区地处中梁山脉分化出的东边龙凤桥石曹上地区山脉,深丘浅山地貌,以背斜低山区,两山一岭两曹地形为主,中宽谷连区,一湾一坝,顺斜坡地势,人造梯田颇多,等高线窄长田块,坡缓窄谷带坝。成土母质主要是侏罗系的紫色泥岩、页岩、砂岩以及少量的黄色页泥岩和三迭系的灰岩、钙质页岩、粉砂岩风化发育而成。土壤一般为紫色土、冲积土和黄壤土为主,土壤肥沃,适合萝卜种植。
水文情况
由于北碚区石曹上地区海拔较高,加上当地气候条件较好,光雨热同季,因此仅依靠自然降雨即可满足萝卜生长。大旱季节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判定,石曹上萝卜种植范围水质的综合污染数为2级,属清洁水平,适宜生产优质的石曹上萝卜。
气候情况
石曹上萝卜种植区域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6 ℃,大于10℃的活动积温高达5979.5℃,无低温冻寒。夏热冬暖,春长秋短,四季分明,光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暖季光照多,光合潜力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87108卡/平方米,全年日照时效达1006.2小时,无霜期达359天,年总降雨量为1173.6毫米,春、夏、秋、冬降雨量分别为全年的25.5%、41.4%、27.9%、5.5%,年平均相对湿度81%。基地内森林覆盖率38.9%,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适宜生产优质的石曹上萝卜。
历史渊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重庆市北培区引进涪陵沙罐萝卜、隆昌萝卜、四月萝卜,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石曹上乡龙车村建立了石曹上萝卜种子基地,逐步做到种子生产专业化,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准化。
2013年起,重庆市北培区建立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基金,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发展石曹上萝卜、食用菌等无公害蔬菜产业,培育石曹上萝卜的农业品牌。
生产情况
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石曹上萝卜产量达700多万斤。
2017年,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街道凤凰村石曹上萝卜种植面积达5000亩,产量达3000多万斤。
2018年,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槽上石曹上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年产量约3万吨。
产品荣誉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石曹上萝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石曹上萝卜的地域保护范围为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桥街道的凤凰村、龙车村和天府镇五新村、中心村共4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0′24″-106°32′40″,北纬26°27′39″-29°30′36″。
质量技术要求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的规定,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根菜类蔬菜》(NY5082-2005)的规定。
产地选择:石曹上萝卜基地于2005年成功申报无公害蔬菜基地,2008年续报。产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种植基地选择在海拔高度550-700米之间,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耕作层深度不低于30厘米)、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砂壤土为宜。
品种选择:石曹上萝卜是当地居民通过长期种植,从粉团萝卜和酒罐萝卜的杂交品种中选育出来的。
生产控制: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矿物质养分和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砂壤土。前作以种植瓜类、豆类和葱蒜类的蔬菜地块为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的规定。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基础,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6-1989)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7-2002)的要求。
专用标志使用
石曹上萝卜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