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病原:结合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石榴果实干腐病(脓包果)病原菌鉴定为石榴垫壳孢菌(Coniella granati),属
半知菌类真菌;该结果与Kwon&Park报道的韩国石榴果实腐烂和Tziros&Tzavella-Klonari报道的希腊石榴果实腐烂为同一病原菌。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壁内层红色,外层橄榄色,大小为(15-144)微米×(62-131)微米;分生孢子纺锤形,无隔、无色,大小为(3.2-4)微米×(10.8-18) 微米;分生孢子梗秆状,束生,(19-25)微来×1.5微米。
枝干病原:结合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石榴枝干干腐病病原菌鉴定为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属子囊菌门真菌。刘会香等报道的引起中国山东石榴枝干的干腐病为Dothiorella属真菌。
石榴果实干腐病在蕾期、
花期、幼果期、成果期和储藏期均可以发病。花期开始侵染危害,受害花的花瓣最初变为褐色,继续扩大到花萼、花托。花萼产生黑褐色椭圆形凹陷小斑,最终使花整个变为褐色。果实发病最初多发生在萼筒内、萼筒下方和果面受伤处。萼筒内壁发病,首先产生大小不规则浅褐色病斑,逐渐扩展为中间深褐,边缘浅褐的凹陷病斑,后穿透萼筒壁,形成褐色病斑;萼筒下方发病,先产生小型不规则浅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为凹陷病斑,并深入果内。在虫害、伤口或其他机械创伤的情况下,病菌直接侵染引起发病。潮湿情况下,病斑迅速扩展造成果实变褐腐烂(脓包果),病部产生许多黑褐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幼果发病后期如遇高温干旱,则病部干缩,后期形成裂果。石榴在花期和幼果期受害后,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花落果;果实膨大期至初熟期受害,则较少脱落,最后干缩成僵果悬挂于枝梢上。
主要危害两年生以上枝条的茎刺与分杈处。发病初期,病斑呈浅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枝条皮层易产生马鞍状病斑,2-5年生枝条上病斑产孢最多;后期病部失水凹陷、干缩硬化,灰褐色或黑褐色;在病菌危害仅在韧皮部时,病健交界处开裂翘起易脱落,当危害深达木质部时,病部组织腐烂,形成不可愈合的病斑,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石榴果实干腐病菌在花期和幼果期即可侵染,并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但主要发病时期是在成果期。病菌主要以开败的花和花丝作为跳板从萼筒处侵染发病,后扩大蔓延造成果实腐烂。病菌通过风雨传播,以僵果越冬。当年疏果时散落在果园的果实,在直径小至1.75厘米的疏果上分离出大量石榴干腐病菌,并且可以发病产孢,成为当年再侵染源。这些疏果上的病菌为病害的再侵染提供大量菌源。
石榴枝干干腐病主要从两年生以上枝条的茎刺与分杈处,以及伤口处侵染,逐渐进行扩展至韧皮部,危害严重的可深达至木质部,并且在病部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通过风雨传播,病菌在石榴枝干上越冬。树体衰弱或创伤是该病初侵染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