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石湾遗址,
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布于山梁西坡一带及山下的平地上,遗址呈长方形,长约1000米,宽约2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有灰坑、陶窑、白灰面房址等遗迹,文化层厚2-3米。在地表散见有红陶残片、黑彩弦纹彩陶片等。从采集的陶片看,该遗址的文化类型有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和
齐家文化,其中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最为丰富。
遗址特点
石石(dàn dàn)湾遗址,该遗址布于山梁西坡一带及山下的平地上,西至县乡公路,南部为梁堡村小学,东部至东山梁顶,整个遗址分布面积较大,呈长方形,长1000米,宽2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在遗址中可看到的遗迹有灰坑、陶窑、白灰面房址等,文化层厚2--3米。在地表散见有绳纹鸡冠鋬宽平口沿红陶缸残片、红陶钵残口沿、颈部带凸斑点纹的红陶罐残片、打磨细腻带黑彩弦纹的彩陶片、带口肩双耳的红陶罐片等残陶片。该遗址分布面积大,文化类型复杂,延续时间较长,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的生活遗址。
文物遗存
1958年修北川渠时出土三过大量的陶器和石器。
1976年从当地农民梁海民手中征集到水波纹的彩陶瓶一个,属马家窑文化类型,被鉴定为一级文物。该陶瓶口径12厘米,高43厘米,腹径22厘米,底径9.5厘米。细泥橙黄陶,侈口、口沿微外翻,长颈、折肩,斜腹内收,平底。腹部饰对称桥形双耳,黑彩。正面颈部饰浪花纹,肩腹部饰多层平行线纹和波浪纹,背后绘神秘符号纹。色调简洁明快,画工精巧娴熟,胎质轻薄光滑,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精品。
研究价值
遗址文化类型复杂,从采集的陶片看,遗址的文化类型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其中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最为丰富。是研究会宁地区新石器时代社会文化情况的重要史迹。
保护措施
1988年,该遗址被会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2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遗址中部通向山顶的小路拐弯处(坐标:东经105°05′23.0″,北纬35°35′24.3″,高程1837 米)为基点,向东、北各延伸300 米,向南延伸230 米,向西至遗址西部的县乡公路东侧。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向东、西、南、北各延伸200米。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东北1公里(梁堡社东面的坡地上)。
自然环境
当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且雨季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当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洋芋及各种小杂粮。年降雨量432毫米,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无霜期为150—163天,地下水位12米左右,水质较好,可打井灌溉农田。
人文环境
石石湾遗址的西部边缘有7户居民,遗址西部有县乡公路穿过,遗址的中心区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北川渠穿过,遗址的南部为梁堡村小学。当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洋芋、胡麻等农作物。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