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的是1953年12月25日晚九时半,
九龙白田村发生空前大火,首由白田上村八家坡起火,除了整个白田上村、中约、下村付之一炬外,还波及
窝仔村、石硖尾村、大埔道村,直至26日晨二时始被控制,燃烧将达六小时。初步估计,被焚去木屋、石屋一万余间,灾民达七万多人,面积一点五平方英里。
简介
香港公共房屋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是最多香港人居住的房屋。而公屋的出现却与一场惨烈的大火关系密切。
起火地点是白田上村八家坡某号一间木屋。有人点火水灯时不慎烧着棉胎,引起火警。刹那间,火势就蔓延开了。人们发出凄厉的救命声,夹杂着‘火烛呀!’的叫声、拍门声。居民从梦中起来,扶老携幼,亡命奔逃。
起火不够十分钟,火势已蔓延到中约了,天又不造美,卷起猛烈的东北风,火尾被风由白田上村半山吹下,形成一条火海,火场爆出劈拍的声音,浓炮鷠天,火头处处,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
说时迟那时快,火势已蔓延到白田中约了,虽然救火队人员奋不顾身展开救火工作,但是火头已四散开了,刺鼻的火焰,焦热的火海,经不起东北风一吹,火势像洪水猛兽般奔向山下,使救火队人员也不得不退缩。
到十时许,整个白田上村已烧成灰烬,火势还继续蔓延至白田下村。初时居民以为火很快就会扑灭,因此还未搬东西,直至救火人员拍门叫疏散时,他们才搬。但较近火场的木屋,为了保命,连棉胎还没搬出,就往窄巷奔跑。
整个白田上村、中约被火神光顾后,火势已蔓延至下村了,火头起得更多,不消二十分钟,整个白田下村已被烧光了。无家可归的中约居民,纷纷往白田村逃命,由于这些巷横度窄得只容五个人,前面的人已堆成人山人海,逃跑不便,后面的火势像野兽般追来。站在后面的居民,没法逃出,只得爬上木屋,由这间木屋,跳过那间木屋,把木屋屋顶,当做逃命的出路。由于木屋建筑不牢固,屋上的人又多,常使整间木屋都坍下去,几十个奔逃的居民,连人带物,跟着木屋盖也塌下去,坍屋的辟拍声,坍下去的居民的哭叫声震动天地。
由于逃命没出路,居民像生了翼般,不顾一切由这边水沟,跳到那边水渠,转过火场,爬上白田村山顶逃命。
至十一时许,火势已蔓延至窝仔村,窝仔村的村民又像白田村的居民一样,往山顶奔逃。有些居民爬到半山腰突然滚下来,凄厉地哭叫:“我死咯!”大约十一时十分,窝仔村已烧了大半木屋了。接着另一个火头又往大埔道村木屋烧去,这里的居民又在混乱中奔逃。
到了十一时十分,石硖尾消防局发出紧急火警报,消防员叫居民疏散。刹那间,火势已蔓延至石硖尾村。
消防局人员分散在火场的边沿,举起斧头,在那里劈木屋的门,辛辛苦苦才把门打开,进去搬了几件东西出来,但是洪水般的火势又冲到了,结果搬出的东西又被火神烧去。
结果
火灾后,香港政府打破一贯的不干预政策,在原地兴建了一批七层高的大厦,称为徙置大厦。从高处望去,这些楼宇像英文字母H字。大厦的单位面积只有百多尺,租户要共用浴室,煮食需在大门外的走廊空间。至于徙厦的天台,则开辟作小学、社区中心。这就是香港的第一批公共房屋──石硖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