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碧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碧,男,汉族,1958年6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皮革化学与工程、轻化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72年2月,石碧进入成都市第二十八中学(现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先后就读初中、高中(至1975年7月)。1978年9月,考入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现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皮革工程专业。1982年7月,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担任助教。
1983年9月,就读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制革专业研究生。1986年7月,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9月,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制革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9月,作为中-欧联合培养博士生,前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化学系学习(至1992年4月)。
1992年12月,作为四川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获得皮革化学与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7月,晋升为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教授,并担任四川大学皮革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至2000年8月)。1999年5月,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聘为皮革科技顾问和专家组成员(至2000年8月),负责研究21世纪皮革工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成为中国该领域的第一个受聘学者。
2000年9月,担任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08年5月)。2002年9月,担任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科技委员会主任(至2007年12月)。同年被选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03年1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纺学科评议组成员(至2008年12月)。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至2008年3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5月,担任负责人的“211工程”建设项目“生物质化学、皮革与环境保护”通过专家组验收。2008年1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第十届)常务委员;5月,担任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皮革化学与皮革工程)。11月当选为国际皮革化学家和工艺师协会联合会主席。2015年4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担任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会长。8月在陆良县举行曲靖市石碧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2018年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石碧当选全国政协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20年6月,获得四川第三届“绿色先锋”荣誉称号。
2022年3月,担任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2023年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石碧院士因其在生物质加工利用、制革化学、制革清洁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石碧专注从事四川大学皮革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制革化学、制革清洁技术、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植物单宁化学。“九五”至“十二五”期间均负责承担了国家在制革清洁技术方向的“863”和支撑计划课题。较系统地研究和开发了无铬鞣制技术及其系列关键配套材料,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对推动中国制革工业的无铬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开发了酶助保毛脱毛、无氨脱灰、无氨软化等制革清洁技术及其关键配套材料,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研究和开发了将制革废弃皮屑转化为系列先进功能材料的方法和技术,对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示范意义。
截至2012年,石碧主持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一、二等奖5项,其中“无铬少铬鞣法生产高档山羊服装革”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被10个企业采用,年直接经济效益1500-2000万元。“橡碗栲胶分子降解—金属络合制造鞣剂”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被中国6个化工企业采用,已累计实现产值2.5亿元。
石碧十分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中国化工、林化和制革企业推广科技成果14项,在全国十多个省区推广应用了数十项科研成果,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承担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2年,石碧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80多篇,EI收录4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
出版著作
期刊论文
1. Hao Wu,Xin Huang,Mingming Gao, Xuepin Liao,Bi Shi. Polyphenol-grafted collagen fiber as reductant and stabilizer for one-step synthesis of size-controlled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catalyticapplication to 4-nitrophenol reduction. Green Chem, 2011, 13, 651-658.
2. Xin Huang, Hao Wu, Shangzhi Pu, Wenhua Zhang, Xuepin Liao and Bi Shi. One-step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Au@P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tunable structure using plant tannin as reductant and stabilizer. Green Chem. 2011, 13, 950-957.
3. Xin Huang, Xuepin Liao, and Bi Shi. Synthesis of highly active and reusable supported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catalytic applications to 4-nitrophenol reduction. Green Chem., 2011, 13, 2801-2805.
4. Na Song, Shuang Chen, Xin Huang, Xuepin Liao, Bi Shi. Immobilization of catalase by using Zr(IV)-modified collagen fiber as the supporting matrix. Process Biochemistry, 2011, 46: 2187–2193.
5. Hao Wu,Li He, Mingming Gao,Siying Gao,Xuepin Liao and Bi Shi. One-step in situ assembly of size-controlled silver nanoparticles on polyphenol-grafted collagen fiber with enhance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New J. Chem., , 2011, 35: 2902-2909.
6. Xia Sun, Xin Huang, Xue-pin Liao, Bi Shi. Adsorptive removal of Cu(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collagen-tannin resi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186:1058-1063.
7. Hui Mao, Chen Chen, Xuepin Liao, Bi Shi.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quinoline over recyclable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tannin grafted collagen fibers. J.Mol. Cata. A: Chem., 2011,341:51–56.
8. Hui Mao, Xuepin Liao , Bi Shi. Highly active and selective catalytic transfer hydrogenolysis of α-methylbenzyl alcohol catalyzed by supported Pd catalyst.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2011,12: 1177–1182.
9. Hui Mao, Xuepin Liao, Bi shi,Amphiphilic tannin-stabilized Rh nanopartciles: A highly active and reusable catalyst Communication in biphasic aqueous–organ system. Catalysis communication,2011, 16: 210-214.
10. Xin Huang, Hui Mao, Xuepin Liao, Bi Shi. Highly dispersed heterogeneous palladium catalysts by the introduction of plant tannin into porous Al2O3 supports.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2011,12:1000–1004.
11. Junling Guo,Xin Huang,Chao Wu,Xuepin Liao,Bi Shi.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anning Mechanisms of Typical Tannages by Ultraviolet-Visible and Near Infrared Diffused Reflectance Spectrophotometry. J.Am.Leather Chem. Ass.(JALCA), 2011,106:226-231.
12. Zeng Yunhang, Lu Jiahong,Liao Xuepin, He Qiang, Shi Bi. Non-ammonaia deliming using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and boric acid. J.Am.Leather Chem. Ass.(JALCA), 2011,106:257-263.
13. Peng Zhou,Liao Xuepin, Shi Bi. Preparation of Lignosulfonate Reduced Chrome Tanning Agent and its Tanning Effect. J.Soc.Leather Tech.Chem.(JSLTC),, 2011,4: 158-164.
14. Li Jing; Sun Qingyong; Wu Chao, Liao Xuepin, Shi Bi. A Novel Oxazolidine Tanning Agent and its Use in Vegetable Combination Tanning. J.Soc.Leather Tech.Chem.(JSLTC), 2011,4: 165-170.
15. Zhou J, He Q, Liao XP, Shi B. A Combination Tannage Based on Aluminium and Glycine-modified Lignosulfonate. J.Soc.Leather Tech.Chem.(JSLTC), 2011,5: 204-208.
16. Yuanlong Chi,Sining Lv, Qiang He,Xuepin Liao,Wenhua Zhang, Bi Shi. Raw skin wastes-used to prepare a flocculantfor the treatment of black liquor from papermaking. J.Soc.Leather Tech.Chem. (JSLTC), 2011,5:209-215.
17. Yannan Wang, Xuepin Liao,Qiang He,Bi Shi. Determination of Fatty Spew on Leather by GC-MS. J.Am.Leather Chem. Ass.(JALCA) , 2011,106:179-183.
人才培养
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以来石碧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每年都承担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坚持每年都为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讲授课程。为了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最新科研成果、国际前沿状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他还于2010年组织编写出版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制革清洁生产技术与原理》和“十一五”特色教材《轻化工程导论》,这些本科生教材已被中国所有高校的相关专业采用。2001年“轻化工程专业皮革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石碧对在他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的本科生,也不惜余力地给予指导,使他们受益菲浅。例如,他指导的大学生邓德会,本科毕业时即在《Langmui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篇论文。而学生们完成的许多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如无铬鞣剂及工艺、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也被行业广泛采用。
截至2012年,石碧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9人,博士研究生28人,博士后10人。1995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6年指导博士生廖学品的毕业论文《基于皮胶原纤维的吸附材料制备及吸附特性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指导博士生吴昊的毕业论文《多酚接枝胶原纤维负载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特性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石碧忠于职守,职业道德优秀,敬业精神强,注重用自己的思想品格、进取精神影响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中国制革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教书育人楷模评选)
石碧取得的研究成果在行业产生了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中国制革工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17:2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