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聚堂景区位于苍南浦亭乡罗溪村白石坑山与岭头村渔池山之间,西接玉苍山,北接南雁荡山,东连岩下寺,距县城4公里。整个景区怪石累累,争奇斗艳,故山名石聚。又因山中心高处有堂,一为 许真 君祠,一为玉泉禅寺,故民间通称此处为石聚堂。
石景为石聚堂风景区的特色景观,风景区本身也因石而得名,山上大石累累,石缝中松柏交翠,山顶所有怪石,大多似浮于地面,插土不深,形态各异,如伸、如缩、如卧、如立,或相互叠,或左右倚,石色均为墨色,石顶又分布着白纹,似长期水流冲击而成,如莲花宝座岩等。
风景区内主要水景有锦鲤湖、小水库(规划称“梨湖”)及洛溪。洛溪位于风景区主要景面,山得水而活,使人一进入风景区,就感受到风景区整体山水的韵味,锦鲤湖位于风景区西北部,原为水库,1993年兴建,环境清幽,湖中有一孤岛,湖面呈长条曲折形,空间丰富。
风景区内山川原野兼备,气候宜人,尤其是
野生动植物资源更为丰富。野生动物有:水獭、九头鹰、穿山甲、华南兔、
赤腹松鼠、
猪獾、竹鸡、山斑鸠、松鸦、灰树鹊、大山雀、山麻雀、草鸽、
红翅凤头鹃、
四声杜鹃、
灰山椒鸟等;植物有:常绿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竹林及灌木草丛植被,主要树种有马尾松、竹柏等20多种。
石聚堂发迹于明初,重建于清康熙戊申年,改建于1982年,赵朴初先生据“玉泉石屋”之说而更名为“玉泉祥寺”,并亲自挥笔题写了“大雄宝殿”的匾额;还有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独足“长桥”,溪源的三板桥以及玉真道观、观音阁等;石聚堂风景区所在的浦亭乡道、释、儒三教齐全,而集于一隅,是有名的佛教之乡,属平阳仙坛派,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渊源流长,人才辈出,有提督、进士等,清乾隆年间进士吴锦荣的“瀑岩石刻”:飞瀑奇观另一天,乾坤洒署此岩泉,迎来多少真豪客,悠羡石门万古传。
浦亭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是革命老区乡,革命先烈和前辈叶延鹏、陈铁军、郑海啸等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这里曾是当年浙南地区革命根据地之一。
岩下寺原名紫云道观,因地处凤池乡岩下后村,故有这俗名。这里的大宝图山为大玉苍东麓,主峰海拔392米。此地距石聚堂1.44公里,有石径相通,游人步行只需半个小时。景区以紫云道观为中心,占地1.3平方公里,两旁辅以两个湖泊:左侧为迷天紫云湖,右侧为人工开浚的五亩垅水库。道观朝南,居高临下,院宇不多,而建筑却十分典雅。观后山上奇石有“仙人脱靴”、“猴子观海”等。左右坡上都由花岗岩石垒积,石形圆滑,石色黛黑,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碎石英的光芒。石与石之间形成不规则的罅隙,奇形怪状,大者如斗室,游人可在里面直立行动;小者则需从中匍匐而过。小径上下左右交错,忽而出升岩背,忽而下落深谷。
大小深窟共有18个,相互通透,易入易出。奇险处有“一线天”、“三低头”、“三折腰”等。各洞口石缝都丛生各种杂树,游人可借以遮荫或攀援。观前的院角有本地少见的紫方竹,枝叶纤细而强劲。更奇特的景色在大门外。从山脚上行进入山门时,陡然峰回路转,出现另一番天地: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壑。壑中另有一峰兀然而起,形圆,只有顶上簇拥着一簇草木,据说是桃、李、杏、龙眼、枇杷等果树,传说八仙借这里宴会,遗下许多果核,因此长成这一小块绿岛,就象盒盖上的钮子,此岩故名果盒岩。先下深壑,再上崖顶,便能看到周围平原上的村镇。岩下寺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时期翻修过,“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1993年重修,现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