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人,晚期智人,距今约20000年,晚更新世的晚期。1982年在湖南省石门县
皂市镇凤堡岭西山角的燕尔洞洞穴发现人类股骨,这也是湖南境内首次发现的
古人类化石,考古学上称之为“石门人”,并采集有犀牛化石、东方剑齿象象牙化石等。这是湖南省唯一的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点,填补了湖南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空白。
历史沿革
石门人,1982年在湖南省石门县皂市镇凤堡岭西山角的
燕尔洞洞穴发现,是湖南境内首次发现的
古人类化石。1986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又在洞穴中采集
动物化石多件,经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认定是一处有希望找到人类化石的重要洞穴遗址。1990年、1992年、2006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率团与
石门县博物馆联合对1、2号洞穴进行了3次科学发掘。
在洞穴中还采集有犀牛化石、
东方剑齿象象牙化石等哺乳动物化石,从发现的石器、骨器等工具以及并存的动物骨骼化石和某些动物骨骼化石上有火烧痕迹等推断,该洞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发现过程
1982年和1986年,石门县文物工作者在
石门县阳泉乡凤堡岭西山角渫水北岸离水平8米多的2处洞穴中采集到犀牛 化石、剑齿象化石和其他动物化石多件。1991年、1993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派专家主持对2处洞穴进行科学发掘,出土了猕猴、豪猪、竹鼠、虎、
豹、獾、中国犀、华南巨畜、
东方剑齿象等数十种动物化石和远古人类使用过的打制石器;还发现了烧骨和经人类加工过的骨器。并发现一段远古人类右股骨化石和臼齿、下颌骨、趾骨化石,是湖南省首次发现古人类化石,被专家命名为“石门人”。
文化特点
陶器比较原始,器坯系用泥片粘贴而成,胎厚而不匀。大部分陶器的胎泥中夹有炭屑,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器类不多,主要是深腹罐与钵,普遍装饰粗乱的绳纹。胎泥所夹的炭屑中明显有稻谷与
稻壳的痕迹,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
遗址考古
燕尔洞遗址,位于石门县阳泉乡(现皂市镇)凤堡岭西山角,距县城西北25公里的渫水北岸。在这里发现湖南最早的晚期智人牙齿化石,还有石器以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其发展脉络是最清晰、最完整的一个古人类洞穴遗址。燕尔洞洞穴是在左侧的凹岸的石灰岩陡壁上发育的三层溶洞,相对高程13米,燕尔洞洞穴遗址由两个洞穴组成,编号分别为1、2号洞,1号洞在北侧偏下部位,2号洞在南侧偏上部位,两洞均发育在凤堡岭西面的陡壁上,间距7米,相互高差80厘米。洞穴坐东朝西,方向均为270度,洞高出渫水河河面8米。
1号洞穴,洞深14米,高约2米,洞口为弧形,宽2.8米,深入约8米进入有文化层堆积的洞厅,洞厅里黑暗无光,中央有一巨大的洞顶崩塌角砾,径约2-3米,角砾的底部有丰富的
动物化石胶结堆积。在洞厅东侧延伸方向有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文化堆积,地层共有7层,在第3层出土了人类文化遗物。洞穴堆积层次分明,动物化石丰富,多属典型的华南哺乳动物群,有
猕猴、
豪猪、
竹鼠、虎、豹、獾、东方剑齿象等100多件化石。在化石堆积层中发现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锤等石制品50余件,以及烧骨和经人类加工的骨器。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段人类左股骨化石、下颌骨1件,以及完整牙齿3颗。2006年5-7月第三次发掘1号洞T7中,又相继出土了完整人类牙齿3颗,为研究湖南古人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2号洞穴在1号洞穴左侧8米处,略高于1号洞穴。洞口呈弧形,宽10米,高约2米,深13米,内宽9米,洞内堆积较厚,地层共有5层,在第3层出土了哺乳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骨器。石制品多保留有自然砾石面,岩性为砂岩和石英岩,石器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细小石器,全部为刮削器,主要以黑色燧石作为原料,石器制作方法均采用锤击法,以单面打击为主,少第二步加工,骨制品有
骨锥和骨器柄端。人类化石系一件股骨中部残段,呈黄色,中等石化程度,股骨具有清晰的纵向沟纹特征,股骨嵴粗壮,内外唇明显,内唇褶曲痕深,外唇相对浅平,从股骨的特征看,与现代人接近,属智人。
从燕尔洞发现的石器、骨器等工具以及并存的动物骨骼化石和某些动物骨骼化石上有火烧痕迹等推断,
伴生动物
伴生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有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种属,如
东方剑齿象、
巨貘、中国犀、华南豪猪、猕猴、
红面猴等热带、亚热带典型动物化石。这些动物种类组合反映了燕儿洞一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山地森林为主,间有河谷草地的自然景观,由此可知,燕儿洞的旧石器人类生活在一个气候温暖,林木葱郁,水源充足的山间河谷,这是一个良好的人类栖息地。从燕儿洞的人类文化遗物与伴生动物化石种属看,时代属晚更新世晚期,也即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文化意义
关于石门人的年代,考古界存在三种说法,经北京大学和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测定的年龄为1.5万年左右,但还存在两种不同的测定数据没发表,燕儿洞古人类的年代还存在争论。
一种是
北京自然博物馆原馆长周国兴测定的可能为5万—10万年,另一种是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沈冠军测定的20万年。
燕尔洞洞穴遗址发掘面积虽小,却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古人类文化信息。出土的人类股骨,是湖南境内首次发现的
古人类化石。石门人的生存时代可以从共生的动物化石群得到说明,石门人的生存时代可能为晚更新世的晚期。燕尔洞共有三个化石组地层关系,即I-3组,I-6组和Ⅱ-3组。根据燕尔洞1号洞穴和2号洞穴堆积的地层分析与比较,1号洞穴应为晚更新世,距今约2-10万年;2号洞穴略晚,已进入晚期“智人”阶段,距今1-5万年。此为湖南省唯一的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点,填补了湖南石器时代人类
化石的空白,它的发现对于了解华南人类旧石器时代种属有着重大意义,也为
华中地区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可比材料。在考古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石门县人民政府1989年1月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