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在天水市北道区东南50公里处的西秦岭群山峻岭中,海拔2094米,林木荫郁,层峦叠翠,上出金宵,下临渚水。石门因其峰峦奇秀,岚雾常留,而被誉为“甘肃的小黄山”,在著名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
石门山景点主要有斗姆、兴龙、黄天、玉灵和麒麟五峰组成。黄天峰和斗姆峰壁立对峙,形如门楹,聚仙桥横跨二峰之间,每逢中秋远眺,皓月自东方冉冉升起,似玉盘腾空,恰镌两峰之间,皎光四射,格外晶明,被誉为“石门夜月”,列为秦州八景之一。清代文人张世英曾题“陇月先得”匾额。斗姆峰建有财神殿、灵官殿、文昌阁、钟楼、老君殿;麒麟峰有圣母宫、王母宫,三层楼、桃花庵(已圮)。兴龙峰有赵公庙、祖师殿、三仙庵;玉灵峰有玉皇殿、三官殿。兴龙峰祖师殿系重檐歇顶,造型奇特雅秀,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后经清代重修。这些建筑傍悬崖、倚山势,或跨于险壁断岩,或建于奇峰山巅,极为壮观。山上还保存有清康熙铁钟一口,南岭之巅还有鹫岭,相传过去常有虎豹出没,故称卧虎台。卧虎台右侧有冈峦伸延,形若腾龙,故称卧龙台。攀登南峰顶,
一览众山小,万壑松风,千岩竞秀。北可望渭水,西可远眺麦积山巅,南瞻群峰环拱,烟云缭绕,极为壮观。此外还有量山松、白鹿崖、挂画崖、碾子台、透光镜等奇观。有锦鸡、鹦鹉、鹿、麝、熊、獐等珍禽奇兽;有云杉、水杉、冷杉、红豆杉、祖师麻、玉兰、杜鹃、丁香等名贵花木。
长期以来,人们用“一楼、二洞、三奇、四杉、五兽、六珍、七花、八景”来赞美石门山。一楼系北峰的钏楼,楼内保存有康熙二十七年的大铁钟一只;二洞指麒麟峰崖壁间的两个山洞,一是盘古洞,内供女娲娘娘,另一个是药王洞,相传为药王孙思邈的游驻之处;三奇指峰奇、树奇、石奇,可与黄山之厅媲美;四杉为山上的四种珍贵杉树,即云杉、水杉、冷杉、红豆杉;五兽乃绶带、麂、麝、鹿、兔;六珍即祖师麻、木通、颉草、凉菌、松籽、花椒;七花乃琼花、玉兰、杜鹃、丁香、月秀、珍珠梅、秀线菊;八景为石门夜月、白鹿映门、幽道松涛、量天插云、鹫岭卧虎、峰顶盘龙、盘古悬洞、天门观云等,其中尤以“石门夜月”和“白鹿映门”景色奇妙,传说动人,引人入胜。
天水石门山在石门山南北峰之间,有一厦亭木栏,玲珑俊逸的飞桥,名曰“聚仙桥”。桥厦亭上有清代文人张世英“陇月先得”之匾,是为“石门夜月”之景所题。相传,在宋康定二年八月十五日,嫦娥、八仙一行赴蟠桃大会回归,路行至此,嫦娥因酒力发作不能行走。这时正值万民昂首赏月之际,为了替嫦娥掩饰;八仙分别从黄山、泰山、峨嵋、华山、青城提、携、抱、负了峰、松、石、土布成了石门山,何仙姑还将手中的量天尺变成高入云际的量天树,遮住了月光。这事引起了吴刚的不满,他抡起折桂大斧,将山劈作两半,形成了石门山的南北峰。吴刚的斧响彻云霄,惊醒了酒醉中的嫦蛾,她慌忙从吴刚劈开的缺口中,升上月宫,脸上还红泛着酒意。众仙们忙用树枝鲜花搭桥仰望,这就是聚仙桥的来历。从此,每逢中秋,面带红晕的嫦娥都要到聚仙桥观望。这时的月亮浮在石门南北峰中间,清辉满山,树影婆娑,仿佛整个宇宙都溶解在一片银色中,四周万籁无声,形成了“石门夜月”之佳景。
实际上,石门山南北峰并非吴刚所劈,而是由于地壳下陷、岩层断裂所致。聚仙桥也非仙人搭造,而是南宋淳熙年月亮在石门山南北峰之间的聚仙桥上方飘浮之奇观,足以证明了石门列峰排空,林木参天,蓊翳深邃的境界了。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云游道人牵着一头白鹿到此,求得一个长圆形的大棒槌,撞开了石门,进门后只见石桌上堆满了金银,于是扔掉了棒槌和白鹿,去拿金银。未等伸手,忽听雷声大作,地动山摇,道士慌忙夺门而逃,刚出石门,轰然一声,石门已紧闭,小白鹿也不知去向,事后才发现拓印在石门石壁上了。从此,石门永远是“实门”了,有可望而不可启之意。这些传说,纯属人们对此美景困惑、迷惘、百思不解,于是借助于想象,编成美妙的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