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龙渊街道石马村位于龙泉市区北隅海拔665m的半山坡上,整个村庄屋后竹海连绵,村前沟壑险奇,四周群山环抱,村中阡陌纵横。虽然离城仅14公里,但一踏入石马境内,那宛若世外桃园的田园风光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其中,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等仿佛在不经意间已荡然无存。 石马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198户779人,拥有耕地面积664亩,山林面积24663亩(其中毛竹林7000亩,经济林100亩)。2007全村经济总收入1100万元,村集体收入7万元,人均收入4282元。 石马建村时间并不是不长,传清
康熙29年间,郑六公次子甲义公由松阳县迁居到当时的龙泉县北石马,在这儿繁衍生息。但石马村流传数百年的制珞笋技艺和元霄“抢灯(丁)”习俗却是名声在外,吸引着众多游客“聚焦”石马。
起源
石马村群山环抱,沟壑险奇,却又竹海连绵,环境幽雅。据传,最初开拓这片风水宝地的是唐末年间为躲避战乱及仇家从金陵迁徙而来的管氏。管氏源出名门,身世显赫,为遮人耳目,他们在深山老林以开山狩猎、种植毛竹为业,兼种五谷杂粮,默默繁衍生息。虽然隐居荒山野岭,管家先祖不忘家学渊源,秉承耕读之风,努力培养后世人才,以期东山再起。经过几代人披荆斩棘、苦心经营,石马村声名渐响,管氏家族越来越兴旺,开始在城区置办家业与田产,直至族中走出北宋名臣管师仁,名望如日中天。管家发达后开始相继外迁,除了全部下山入城,有的则迁往外省。著名作家莫言在家谱中查阅到山东高密管家自宋代由龙泉石马岗迁出,于2010年不远千里还乡,寻根祭祖。后莫言获
诺贝尔文学奖,更为石马村增添一份神秘色彩。与管氏一同在石马岗休养生息的还有郑氏一门。郑氏也有部分外迁,但终有子嗣坚守故园,成为石马村最大的氏族。宋代之后,又有陈、蒋、李及其他姓氏陆续迁入,形成今天以郑、陈、蒋、李四大姓氏为主的格局。
相传管氏初来之时,人单势薄,万事开头难,不论生活还是生产都不免捉襟见肘,但他们依然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为饥饿的人送上一餐饭,为饥渴的人递上一碗水。乐善好施的管家人感动了上苍,上天派一条白龙化为一匹白马来为管氏助力。自从有了白马的帮助,管家种地砍树狩猎运输事事顺利,给了管氏很大的帮助。事情传开,人们纷纷夸奖管家好人有好报,得到这匹神奇宝马。后来,这里的整座大山幻化为一匹巨型骏马,人们把大山称为石岗,将山中村子称为石马村。
地理环境
石马村位于龙泉市区北隅海拔665m的半山坡上。整个村庄屋后竹海连绵,村前沟壑险奇,四周群山环抱,村中阡陌纵横。虽然离城仅14公里,但一踏入石马境内,那宛若世外桃园的田园风光让人一下子就沉浸其中,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等仿佛在不经意间已荡然无存。
石马地域构造属
华南褶皱系,地质主要构造类型为断裂型,岩石主要有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如此独特的地域构造形成了龙渊回音壁、老鹰岩、石马尖等自然景观。石马尖形如一株巨大石笋,海拔高达9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胜似仙境。登上其峰,可眺望龙泉全景。一条天然生态沟-----石马大峡谷绵延至白云岩,峡谷中奇岩峭壁,溪流淙淙,碧水幽潭,古木长藤,错综复杂,漆树、柳杉、苦槠、马尾松、槐、樟、柏、山茶、映山红、红豆杉及一些国家保护的古树名木,应有尽有。不时有野山鸡、松鼠、野兔等野生动物跳蹿出没。
人口经济
石马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198户779人,拥有耕地面积664亩,山林面积24663亩(其中毛竹林7000亩,经济林100亩)。2007全村经济总收入1100万元,村集体收入7万元,人均收入4282元。
石马人靠山吃山。因为毛竹资源极其丰富,全村从事笋干产业的有一百多户,其中二十多户在生产、购销中起着龙头作用,是龙泉市名副其实的“白笋之乡”。白笋(珞笋)又名玉板笋,有“素火腿”之美称。其制作技艺始于宋,需清明至谷雨期挖笋,经过淘、蒸煮后压榨,至伏后时开榨暴晒或烘焙干燥,色泽以金黄带玉色、笋衣重叠、笋质嫩脆着为上。在出榨后按其质量形状修剪整理,分选“凤尾”、“羊角”、“短尖”“羊片”等品级,“凤尾” “羊角”为最佳。笋煮后取下的笋衣,卷成筒或摊平烘晒而干,即成“白皮”或“白皮心”,与猪肉同烹,肉油而不腻,笋爽口无渣而鲜美。“羊角”身短、脑尖、肉厚,泡发性强,整块泡发后再用切刀切出薄丝或片继续泡发至嫩软,与其它素菜翻炒成盘,也可做火锅烫料,其味滑润、嫩脆、清馥,并有促消化、健肠胃之功效。白马的白笋具备了先天的质感和后天选料精良的制作,以至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石马吃白笋,吃了不肯回”。如今,石马的白笋不但为家用且销往全国各地市场。白笋制作是石马人的一种谋生技艺,走进石马每座竹山的深处,笋寮比比皆是。清明之后,整个村庄被金黄色的笋干包围着,散发着笋香。2008年,其传统的制作流程在全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被列入龙泉市第二批保护名录。
民俗文化
石马村流传数百年的制珞笋技艺和元霄“抢灯(丁)”习俗却是名声在外,吸引着众多游客“聚焦”石马。请酒、送酒;舞灯、迎灯;分酒、品酒;评灯、评书;抢灯、接灯;串门、贺喜。凡上年生孩子的人家,都会准备一坛自酿优质红酒并在酒坛上系上红绳,元宵午后,村里的请酒队伍敲锣打鼓,吹奏民间乐曲,把各家准备好的酒送到石马龙王庙中去。这时庙里已有许许多多的年轻男女准备着“抢红绳”,意味着抢到“红绳”的青年年女来年也能生个大胖小子,掀起元宵活动的高潮。元宵夜幕降下,龙灯队和每户二至四盏彩灯,在指定的地点集中,接着绕村游灯。游灯时,家家点上松明;龙灯经过人家门口时,这家人就回放鞭炮或焰火以迎灯。
当地方言,灯与丁谐音,为了祈望自己家族人丁兴旺,平日各自在深山与远方奔波的石马人,利用春节期间大家相聚的日子,特别在元宵节,以抢花灯的形式,把象征光明与温暖的花灯演绎成激动人心的理想,传承文化根脉。抢花灯热闹又温情,不仅促使本村村民乐此不疲,浓郁的农耕文化,同时感染着周边乡村及城市居民,他们不辞山路弯弯,年年上山做一名抢灯活动的观众与粉丝,把一个山谷中的千年习俗,助推为高大上的春节传统特色项目。
据传最初发起闹元宵活动的是管家,同时也得到其他姓氏鼎力支持。管氏移离石马后,村人将这一活动更加发扬光大,直至远近闻名。石马人感恩当年化身白马行善的小白龙,在石马岗筑起一座龙王庙,年年在此祭祀。若遇年情不顺,也祈求龙王再次相助,为苍生化解灾情,保佑村民兴旺发达,风调雨顺,更将生龙添凤的大事交于龙王定夺。为了保障闹元宵所需开销,村里设立“迎灯田”,新婚及添丁家庭备一坛家酿老酒,酒坛封盖系红绳。元宵午后,有请酒队吹吹打打,将一坛坛老酒请出来,按结婚和生子时间排序,在全村男女老少护送下,送到龙王庙,称为“请酒、送酒”。被请酒人家喜庆又好客,燃放鞭炮,摆好茶果迎接。村人每户扎二至四盏花灯,大小一致,分八角、六角,写上吉利话或灯谜、诗词,夜幕下各人提灯绕村而游,称为龙灯。游灯时家家点上松明,龙灯经过,放鞭炮迎灯。龙灯游到“龙灯田”,围着先前制作好的香龙、布龙、竹篓龙转绕,看长龙抢珠狂舞。香龙遍插香火,星光点点;布龙柔软自如,盘旋灵动;竹篓龙轻巧别致,节断意连。各色长龙伴着粗犷的锣鼓节奏上下翻滚,为村民送上新年祈福。舞龙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担当,怀揣虔诚与敬畏,对体能颇有要求,村俗规定男青年满20岁才有资格参与,是为“上灯”,60岁退出,称“挂灯”。龙灯最后游至龙王庙,所有花灯挂在灯钩上,一边分酒、品酒,一边评灯猜谜,鉴赏诗词。品完各家美酒好诗,大家开始“抢灯”,把自家做的灯抢回家,谁以最快的速度抢到家,谁家就能添丁加口,六畜兴旺。灯抢回来后,家家摆上果子,温好老酒,招待外村前来参与活动的客人。想生儿育女的客人,也抢系酒的红绳,藏于身上,等待龙王的恩赐。是夜,来到石马的任何人,都可以到别人家喝酒,吃果子,去的人越多,主人越高兴。
特色旅游
现还有石马大峡谷景区在开发规划中,石马民宿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一大亮点,现已建成陶然山房民宿,是目前龙泉境内最高档次的民宿之一,非常的有特色。还在规划的石马大峡谷将是龙泉市境区的最大的一个峡谷,峡谷内四季景观天然渠成,美不胜收。石马尖也是每个到石马的人必去之地,此处山峰全程石板铺成,适合爬山漫步,休闲养生,山顶可以纵观全市,视野辽阔,景观独特。
石马村地域构造属
华南褶皱系,主要由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构成,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石马大峡谷是最为典型的自然景观,西起山脚入口,东至石马村,南至老鹰岩,北到回音壁以外约1000米,整条峡谷沟壑纵横,险象环生。由于峭壁陡峻,人迹罕至,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谷内现已发现多处涧流、瀑布与奇石,谷中有一独立山峰一劈为二,鬼斧神工,称为石笋。近似原始森林中珍奇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猕猴、野山羊、山麂,还有各种鸟类。老鹰岩各山峰海拔均在700米以上,石马尖海拔900多米,为龙泉市区周边最高峰,巅峰有古人建的观音庙,庙旁有古代遗下的银坑洞,洞穴扁平狭窄,内有清泉,饮之甘甜清爽。
石马大峡谷最具探险体验,更是难得的摄影好去处,是石马村得天独厚的文化瑰宝。峡谷内四季景观天然渠成,美不胜收。
陶然山房是石马村第一栋龙泉境内最高档次的民宿,其风格独特,取材于大自然,周边竹林环绕,空气清新,此民宿既有农村房屋的传承,又是现代都市建筑在农村的应用,住此既享受大自然的伟大恩赐,又是一次脱离繁华都市的一次洗礼,是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石马笋庄农家乐是目前最早本土农民经营的农家乐,特色农家菜让吃过的旅客赞不绝口,特别是猪脚炖笋尖、牛肉炒萝卜、土鸡煲、油焖豆腐等,还有特色小吃:荠菜饺子、炒黄粿、蒸黄糕等等,菜园就在农庄房前,自家种植的大白菜、白萝卜、小青菜、卷心菜、大蒜、韭菜、香菜,可以随时采摘下锅,那个新鲜什么都值得一尝。
所获荣誉
2023年3月,入选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