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鲸
汉武帝时期文物
石雕的鲸鱼。
石雕鲸鱼
石雕的鲸鱼。《三辅黄图·池沼》:“池( 昆明池 )中有 豫章台 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 隋 江总 《秋日游昆明池》诗:“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 唐 储光羲 《游昆明池思古》诗:“石鲸既蹭蹬,女牛亦流离。” 清 孙中岳 《大侄书金陵回即走西安怅然念之》诗:“故宫荒草埋金狄,客路秋风动石鲸。”
太液池石鲸
历史背景
这条石鲸鱼,是汉武帝时期雕刻放入太液池的。据《三辅故事》记载:“(太液)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广五尺,西岸有龟二枚。”太液池位于六村堡街道办高堡子村一带,是汉武帝建章宫内的一处园林。
这条石鲸鱼是西汉大型圆雕作品。测量其尺寸,这条鱼长4.9米,最大直径1米,头径0.59米,尾径0.47米。另据记载,秦始皇时期曾雕刻了一条石鲸鱼,放置于“兰池陂”(水池)中,汉武帝时期又雕刻了两条,分别放置于昆明池和太液池边。陕博的这条就出自太液池。昆明池的石鲸仍保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据说无头)
保护
考古工作者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石鲸鱼,后收藏于碑林博物馆(当时称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其中的一条石鲸鱼便被安放在门口的观景池中。
这块石头乍看并不像一条鱼,这是因为汉代雕刻以写意为主,仔细看还是能发现鲸鱼的眼睛。之所以一直放在观景池中,是在以水养石,同时它又非常重,轻易也不会被盗走。
昆明池石鲸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这是杜甫《秋兴·八首》中《昆明池水》的重要一句,石鲸也是昆明池重要的历史遗存。
《三辅黄图·池沼》中有关于石鲸的记载:“(昆明)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当地传说,汉武帝去世后,石鲸成了精,经常跑出来作怪,每到雷雨天气就兴风作浪,还发出低鸣,所以当地居民剁了石鲸的头,而埋在地下的是无头石鲸。究竟传言是不是真的?因为无人目睹石鲸的全貌,所以无从判断。但在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中说:“石鲸原在长安县斗门镇马营村西,断为鲸体鲸尾两截。鲸体通体浑圆,头部雕有鲸眼,长五米,最大径0.96米。鲸尾呈半弯状,鳞纹依稀,长1.1米,最大径0.4米,刀法简捷,造型风格粗犷。鲸体始迁至客省庄,今存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鲸尾仍在原地。
参考资料
西安昆明池的民间守护者.环球文化网.2012-09-04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8 18:23
目录
概述
石雕鲸鱼
太液池石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