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制作技艺,辽宁省本溪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河北省易县、山西省新绛县、甘肃省卓尼县、岷县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易水砚
易水砚的制作始于战国,盛于唐宋,至明代渐趋成熟。据史料记载,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了祖敏(唐时的墨官)的松烟制墨技术,并在易水终南山津水浴发现了易水砚石。从此奚家父子既制墨,又制砚。墨称“易水法”。砚称“易水砚”,皆为当时的精品。到唐朝末年奚家父子流离到歙州(今安徽歙县),重新开业,成了“徽墨”、“歙墨”的开山祖,将砚的技艺传至南方。
易水砚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又开始复兴,而这和清西陵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雍正皇帝选易县建造皇陵,死后葬在这里。其子乾隆每年都要到这里祭奠,易水砚便被当地官员推荐给了乾隆。乾隆爱不释手,让当地工匠雕刻了50方奖赏亲近大臣,并将易水砚列为贡品,使易水砚得到很大的发展,在砚坛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据中国著名古砚收藏家阎家宪先生介绍,他收藏的200多方古砚中,易水砚有5方,都是康熙和乾隆时期的御品。
易水砚真正的新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再加上各级政府的重视,易水砚的砚雕师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使易水砚的质量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知名度越来越高。古砚谱出了新歌。
澄泥砚
澄泥砚的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砖瓦,烧造工艺经后世逐步完善,到宋代发展成为名砚。纵观历史长河,澄泥砚在宋、元、明、清部得到了发展,并且,在统治阶层的更替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下,澄泥砚在每一时期显示出了不同的工艺特点。
根据传世和出土资料可以得知,澄泥砚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物》报告中就有这样的记载:1955年,西安东郊郭家滩工地唐墓出土了一方有年号的澄泥砚。现在,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方“唐西京澄泥砚”,上面的铭文是这样的: “西京南门史思言罗土澄泥砚瓦记。”这些都是早期的澄泥砚,最明显的特点还是陶质感。
对于澄泥砚的起源年代,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但应该不迟于唐代。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砚论》一书中,明确将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四大名砚”,这是澄泥砚作为“四大名砚”正式成员最早的记录。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早在汉唐时期,澄泥砚就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到唐代,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宋代的澄泥砚表现出了更多、更丰富的变化,简约而不失大气,由内而外洋溢着儒雅的气息,柔美中透露刚劲,因此才有了“宋形”的美誉。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澄泥砚更具有文人气息。因此,鉴别宋代澄泥砚的关键就在于此。其中,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澄泥虎符砚”和“蕉叶砚”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砚作,比唐代的澄泥砚更让人耳目一新。宋代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已经成熟,并出现了很多制砚的巧匠高手,山西泽州的吕道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制作的澄泥砚名声最大。对此,苏轼在《东坡题跋》有这样的记载: “泽州吕道人沉泥砚,多作投壶样,其首有吕字,非刻非画,坚致可以试金。道人已死,砚渐难得。元丰五年三月七日,偶至沙湖黄氏家,见一枚,黄氏初不知贵,乃取而有之。”
洮砚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一书中写道: “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这是洮砚第一次出现在文字记载中。唐代石制名砚的发展比较成熟,端砚、歙砚、洮砚与澄泥砚获得“中国四大名砚”的美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使得大唐成为石质制砚一统天下的标志性时代。后来。洮砚、端砚、歙砚慢慢取代了各类材质的名砚,其地位延续至今,不可撼动。
宋神宗在位期间,王韶被任命为秦风路经略使司,率军收复河陇,筑古渭堡为通远军。班师回朝时,王韶选用当地特产——洮砚作为皇宫贡品,并将其赠给各大文豪,当即得到苏轼、黄庭坚、陆游、张耒等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洮砚顿时变得奇货可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韶在洮砚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苏轼曾在《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中写道: “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弃矛剑,参笔墨。岁丙寅,斗南北。归予者,黄鲁直。”黄庭坚的《刘晦叔许洮河绿石砚》有云: “久闻岷石(或作岷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金大定14年起(南宋淳熙22年、西夏乾硝5年、公元1175年)。洮州地盘分别接受金、西夏及洮州番部十八族的统治。部落间战火纷飞,连年不断。老噢什地区(今潮州)因处于偏远地区,无人过问,当地部落的小首领成为其真正的主宰者。此时战争不断,交易经营渠道中断,洮砚石料矿的开采、制观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如此,众文人藏家对洮砚的热爱和渴望不减。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78年),洮州资堡部落首领昝南秀节向朝廷俯首称臣。总兵李文忠申报朝廷,昝南秀节被赐予洮州千户所世袭百户。在昝南秀节的统领下,老噢什附近的百姓开始开采并制作洮砚。明正德初年,土司旺秀进京面圣,被赐名“杨洪”,此后洮砚石料便成为“杨家洮砚”。
民国后期,洮砚雕刻已经形成三大流派:王氏的人物洮砚在当地很有名气,透空、半圆雕、高浮雕合盖技法已经流传,基本普及。徐氏(徐登贤父亲)的龙砚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感觉。包氏的花草在洮砚界最有名气。
1983年以来,卓尼县和其所属的洮砚乡都先后成立了洮砚工艺厂,用洮砚石料生产以砚台为主的各类民族工艺品。在洮砚的带动下,砚乡所在地挖日沟附近的村寨,从事洮砚雕刻的个体砚工队伍迅速成氐壮大。
工艺特征
易水砚
易水砚所用石料为太行山区西峪山的水成岩,有的呈柔和的紫灰色,有的点缀着天然的碧绿或淡黄色斑纹,还有的是呈叶状叠积的暗紫、碧绿色,俗称“紫翠石”、“玉黛石”,石面光泽,细润如玉,最适合制砚。易水砚做工精细,造型古朴,典雅大方,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向为收藏家所珍爱,曾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档名砚。从应用角度看,这种砚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砚池内所储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是书画家理想的创作工具。
澄泥砚
澄泥砚的特点是质坚莹润,哈气生津,抚似童肤,纹理纷呈,色泽素雅,应用时晶莹细腻,不损笔毫,贮水不涸,厉寒不冰,发墨极速,墨色泛光。澄泥砚可按颜色分成多个品种,其中“鳝鱼黄”、“绿豆砂”、“玫瑰紫”、“朱砂红”等都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佳品,深为历代帝王和文人学士所喜爱。
洮砚
洮河矿带三面环水,砚石长年受湿润之气滋养,石质坚润细密,淡绿色中含有墨绿色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流水、云霞、清漪、雾霭等天然纹理。以之制作成砚,由于石质湿润,可以呵之成珠,下墨既快又细,发墨生光,贮墨砚中,经月不涸不腐。
工艺流程
易水砚
制作易水砚的过程主要分选料、制坯、设计、雕刻、打磨、上蜡、亮光七道工序。
选料。将拣出的石料用铁凿轻轻敲击,发音如铜声即为上品,发音低沉者次之,发音如瓦者即有石病,不宜琢砚。砚石硬度要适中,断面硬度与版面硬度相差不能大于一级,构成砚面纹饰的各种矿物质与砚面基本硬度也不能超过5级。选好的石料用水洗净,进入下道工序。
制坯。分锯坯和磨坯两步。画线后的石料分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锯时应确保截面与砚面垂直。带盖的砚台要先将锯好的砚盖用钢锉定型为圆、方、或是随形 之状,然后用粗沙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后改用磨刀石粉加水磨,最后使其四面平整。制成砚坯以见不到节理裂隙或次生充填物的矿物细脉者为上品。
设计。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赋以不同图案,将图描于砚坯上,循图雕刻。
雕刻。雕刻是一种艺术创作,与书法、绘画同理。步骤分凿形、抢平、片光、走细,刀法分平雕、圆雕、浅雕、微雕、镂空、阴雕阳刻、阳刻阴雕刚柔相济。图案布局得当,疏密相间。
打磨。雕刻完成后,砚面和图案必须磨光。先用细石将砚通磨一遍,再用细沙纸水磨。图案部分可撒些细磨石粉,用牙刷磨光,有的需故意显示刀痕者例外。
上蜡。将雕刻好的砚台水洗干净放入布置好的大铁锅内,沸水蒸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看火候使砚石热透再取出,要做到纤尘不染。然后将蜂蜡或是白蜡放于砚池内融化,再用毛刷均匀地将整个砚体刷遍,待温度降到蜡在砚上固化如漆即可。
亮光。用薄麻布缠于手指上,在上好蜡的砚台上或擦或蹭,手指灵活掌握力度,将砚台的光亮度擦到最佳的效果为止。
澄泥砚
陕州澄泥砚是唐宋时期的澄泥贡砚,也是明清时期的重要砚种。澄泥砚有着极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大小工序四十八道,其中澄泥、压实砚坯、柴窑火候三个最为重要。在这四十八道加工工序中,首当其冲的“澄泥”至关重要。制作澄泥砚的泥土取自陕州火烧阳沟,因为只有这里的泥细腻异常,少有杂质。取回的粘土块经风吹日晒两三年,用锤子敲击成粉末状,再用箩筛去除杂质。
从一捧杂土到一团“筋道”的细泥,不知要经过多少次的揉搓和摔打方可使用,在澄泥砚加工过程中,尤其是细节部分容不得马虎。一团质地上好的细泥是制作澄泥砚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一块泥土经过王驰先生的反复摔打基本成型,从外观看光滑细腻粘性十足。真正的好泥,质地细腻,如婴儿皮肤般油润光滑,做出来的砚台,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光泽滋润,发墨而不损毫。也只有这样的泥土烧制成品后,观若美玉,击若洪钟。
澄泥砚的制作分为手工捏塑和模具成型两种。就模具成型而言,根据要加工成品的大小,在方形泥块上用钢丝切取需要的泥块。
把钢丝切取后的泥块放在木板上,用一光滑的木棒反复碾压,把泥块碾压成泥饼,目测泥饼厚度达到所需要求时,即可停止。
把厚薄均匀的泥饼放入模具中,双手不停按压泥饼让其和模具充分接触而不能留有间隙。
把刚刚压实了砚坯的模具反扣在木板上,用钢丝在底部切除没用的多余部分。
钢丝切割多余部分后,再用手反复按压并保证力度均匀,使砚坯内侧光滑细腻没有裂口。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是三个最重要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如果砚坯和模具中间按压不实有间隙,烧制后的砚台多有裂口或外观粗糙成废品。
压实以后,要用手慢慢把成型后的砚坯从模具中取出来,这个过程需要有耐心且不可用力过猛。从模具取砚坯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最初摔打揉搓泥巴的重要性,如果泥巴太柔软则取不出来砚坯,如果泥巴太硬取出砚坯时则易破碎。
从模具中取出来的砚坯,要放在阴凉处阴干,在砚坯半干时,要用利刀对砚坯底部四周进行削刻修整,以保证工艺的完美性。一般小一点的砚坯要阴干半个月,大一点的砚胚甚至需要一个月的阴干时间,在阴干期间绝不能见太阳暴晒。
精修干透后的砚坯放在阳光下稍稍晒一下,然后放入柴火窑里,焙烧七八天后方能出窑。澄泥砚的色泽由窑变而来,古人以黑为最美,常常称之为“呛窑”,也就是熏黑的意思,黑色的澄泥砚烧制过程尤其复杂。柴火窑的温度一般掌控在1000度左右,不同温度下窑变出来的颜色也各不相同,陕州澄泥砚常见的颜色有朱砂红、鳝鱼黄、绿豆砂、檀香紫。澄泥砚烧制过程中控制火候最为关键,其中以朱砂红和鳝鱼黄最为名贵。
陕州澄泥砚的最后一道工艺流程是沁蜡,这里用的蜡并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蜡,而是蜂蜜里上面结的蜡。沁蜡的作用之一可以使砚台外观油光发亮有美感,二可以使砚台少有渗水的作用,以保发墨而不损毫。澄泥砚造型独特,其样式有“金蟾砚”、“伏虎砚”、“卧牛砚”、“荷叶砚”等。澄泥砚是历史上四大名砚之一,与端砚、鑫砚、洮砚齐名,被皇宫列为贡品,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以泥为原材科制成的砚台。
洮砚
洮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主要程序有采石、选料、设计、维料、制璞、雕刻、配盖、磨光配合等。
1采行。开采砚石是洮砚制作的重要环节。砚石有坑洞之别,优劣之分,老坑质优之砚石,加上制砚高于制作,可以产出精品和珍品。洮砚名贵与否,最基本的条件在于砚石,故采行这道工序最为重要。洮砚老坑自古以来都以手工开采,劳动强度大,故有“十日采石九日空,一日能补九日工”,“洮石一斤,价值干金”之说。采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根据洮砚石的成分、厚度而有别,以凿为主,又分尖嘴凿和平口凿,这些刀具长短各异,大小不一,粗细不同,但每个石工必须备三四十把,每天工作后要修理磨砺,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也。
2维料,又称选料。开采出来的砚石并非是全部可以作砚材,经过筛选后,再将其分出等级。特别好的,纯净无瑕者为特级,稍次者为甲级,再次为乙级,将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烂石、石皮、统统去掉,剩下的就是“石肉”,可以预测到石品花纹的走向,凿出砚的大形,如自然形、蛋形、长方形、方形、圆形、金钟形、兰亭式、太史式等等。制凿者同样必须懂得看石,因为要将砚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洮砚石的优劣都以墨堂之砚行作评价,将行品花纹亦放存墨堂之部位。
3设计。洮砚的设计是洮砚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块大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作品,就需要认真的构思,既考虑题材,更要留住砚池,设计得当是锦上添花,设计不当就会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艺人要对砚凿因材施艺,因石构图。
4雕刻。洮砚的雕刻采用什么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视题材和砚形、砚式而定。如要表现刚健豪放的,多采取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和细刻;要表现精致占朴、细腻含蓄的,则以浅浅刀雕刻,线刻、细刻为主。总之,细刻和线刻均属“工精艺巧”之“工精”部分,细刻要求雕刻精细、准确、生动,线刻要线条细腻、婉转、流畅,繁而不乱,繁简得当。
5酣盖。洮砚的传统是透空带盖,在做好的砚上配相同色泽的砚盖,是为了使贮存的墨汁不会散发,保持长久之用。
6磨光。砚石磨光的工序’般是雕刻完毕,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是磨去凿口、刀路,然后用滑石、幼砂纸,最好是一千目的水砂纸反复打磨,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最后是“浸水润石”,过后擦干;砚石磨光的好坏,直接影响砚石的品质及使用效果。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易水砚做工精细,造型古朴,典雅大方,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向为收藏家所珍爱,曾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档名砚。从应用角度看,这种砚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砚池内所储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是书画家理想的创作工具。洮砚采用手工制作,生产流程大致包括选料、制坯、透空、精雕、上光等十几道工序。雕刻以透雕和浮雕为主,辅以线雕、圆雕等多种手法,图案造型古雅,美观大方。洮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艺术鉴藏价值很高。
传承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至明末清初已基本失传。为了抢救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绛州人蔺相如的后裔蔺永茂、蔺涛父子多方搜集资料,潜心研究,反复实验,苦磨精炼,终于恢复了澄泥砚的生产,使这一国之瑰宝得以重放异彩。新恢复的澄泥砚制作技艺尚处于发展时期,急需政府扶植帮助。
传承人物
闫森林,男,汉族,1952年11月生,宁夏银川人。2012年12月,闰森林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申报。
邹洪利,男,汉族,1966年12月生,河北省易县人。2009年6月,邹洪利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易县申报。
蔺永茂,男,汉族,1940年11月生,山西省新绛县人。2009年6月,蔺永茂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山西省新绛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6年12月27日,为加强对文房四宝产业统筹规划和指导,促进文房四宝产业传承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等法规,制定了关于促进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社会影响
2002年10月,继纪念北京申奥成功一周年“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纪实展后,鹤煤博物馆又在主展楼四楼展厅陈列展览了古砚台。古砚台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自汉以来,各朝各代砚台齐全;二是材质多种多样,有陶砚、瓷砚、泥砚、石砚、砖砚、瓦砚等。三是品种众多,有辟雍砚、抄手砚、水暖砚、炭暖砚、簸箕砚等。
2015年7月17日,上海博物馆迎来建馆以来首个以砚为主题的展览,展出馆藏精品砚台共计96件(组),包括馆藏特色的明清文人题铭砚、著录砚与近世巨匠陈端友制砚,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砚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展览从7月17日持续到10月7日。
一方老砚台,兼具自然造化与人工雕琢的鉴赏之美,凝聚人文精神与渊源典故的华彩,蕴蓄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历史之光。2016年11月1日,由晋宝斋、安徽文物总店主办的“烟云供养·老砚台展”,吸引了省城太原不少市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