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攻占汉水诸郡县时,慕其名,将他与江汉先生赵复等以名士身份招致北上。赵复,字仁甫,德安人,是13世纪上半叶程朱理学在北方传播的关键人物,凭此可以断定,砚弥坚为理学传播也作了一番贡献。
砚弥坚北上不久,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元朝廷诏试儒士。砚弥坚在西京(今山西大同),应考并中选。之后他安家于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南),着儒籍,专以授徒教书为业。由于通诸经、善讲学,学子执书从而问疑者日盛。砚弥坚授课、讲解圣贤道理时,总是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不缴绕于章句,明白易懂,深受学子欢迎。燕南宣慰使及部属嘉奖其业绩,共荐之,授为真定教授。凡十余年,砚弥坚总是循循为教,始终不倦。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砚弥坚被拜为国子监司业(学官,国子监副祭酒师),赐五品服。他律身严以有礼,屡以阳城忠孝之说(即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墨家弟子叫孟胜的,是墨家领袖。他有个好朋友叫阳城君的,是楚国人。他让孟胜帮他守城。有一次楚国内乱阳城君出逃,楚国收回了阳城。孟胜即因此自杀以殉朋友之义)训导启迪学子。砚弥坚做学问认真,文章质实,务明道术以敷其教,自少至老,无不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士子无不佩服他的才华,纷纷效仿、推行其严谨的治学作风。他一生著作颇丰,长于古文,代表作有《郧城集》十卷等。
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自号“静修”,是与许衡、吴澄等元代思想家齐名的大思想家,自创“静修学派”,学者称“静修先生”,有《静修集》传世。“静修学派”是元代北方仅次于“鲁斋学派”的第二大学派,为传播儒家学说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代名儒,年轻时,曾在真定县师从砚弥坚,学习训诂疏释之学。中国思想家评论丛书《刘因传》记载:“刘因都拜过哪些老师不详,只有一位砚先生对刘因影响较大。(刘因)《墓表》说:‘故国子司业砚公弥坚教授真定,先生从之游,同舍生皆莫能及,独中山滕公安上差可比。砚公皆异待之,谓先生父(指刘因父亲)曰:令子经学贯通,文词浩瀚,当为名儒’。”为此《刘因传》作者商聚德教授发出了感叹 “看来这位砚先生在识别人才方面还是颇具眼力的”。刘因对于砚弥坚可以说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砚弥坚对于刘因早期训导及慧眼识才,客观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可以这么说,先有砚弥坚,后才有刘因成材,砚弥坚功不可没。
砚弥坚先生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一生著作无数,《东垣老人传》是其又一部力作。东垣老人李君,讳杲,字明之,是金代四大医家之一,即“补土派”的代表,著有《脾寒论》、《
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药象论》等,对中医发展颇有影响。砚弥坚《东垣老人传》着重记述李杲一生的为人。第一部分介绍其家世,说明李杲年轻时“忠信笃敬,慎交友”,生活态度严肃不苟,受到儒家传统教育,富有同情心。第二部分叙述李杲学习医学的动机,虽未正式当医生,但在疫疠流行之时,群医束手,民多至死,他仍能“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方解救疾厄,卓有成效。第三部分说李杲避兵祸而“医游公卿间”,医术有长足提高;晚年还乡,经友人推荐,收罗天益为弟子,点明他对医学所持的态度和他选定继承人的标准,以及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谊。总之,李杲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叙述,充满于字里行间,笔力浑厚,具体生动,李杲其人,呼之欲出,至于李杲的治验事例,略而不书,不落史书医家传的俗套,别具一格。
砚弥坚在此书特别提出“医不为过,病家不以为非”,意思是说:医生不认为是过失,而病人亦不以为不对。这句话是指许多人在医疗上经常分不清对与错,是非不分,反倒习以为常,实在令人感到非常无奈。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医患关系也是特别有教益的,时刻提醒医患双方都要明辨是非。至今,中医课堂,还在讲学《东垣老人传》。《东垣老人传》得以流传于后世,全仗砚弥坚扎实务实的文学功底和神来之笔。
砚弥坚先生诲人不倦,执教终生,后实在是年老力衰、疾病缠身,辞职回家。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溘逝于寓所,享年七十八岁。两个儿子禹功、禹谟,皆明经学,龙其是禹功,曾为冀州儒学教授。
综观砚弥坚先生的一生,终生以教授为业,教导与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刘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严谨治学,为元初的理学传播作出了贡献,业绩可圈可点;严以律己,品格高尚,堪称一代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