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泉(Yan Spring),又称
砚池,位于山东省济南市
历下区,其得名,一是位于砚池山脚下,二是壮似砚台。一九五八年秋,大炼钢铁,万众夺矿,在此留下巨坑。不想暗通泉脉,泉水喷涌,竟汇成巨潭。从此青山绿水,相依相偎,春风吹皱,波光粼粼,宛如镶嵌在我市东南角的一颗绿珠。
简介
砚泉(又称砚池)位于济南市历下区东部姚家街道办事处砚池山北端,二〇〇四年四月列入济南七十二名泉,水面面积6000余平方米,深处达20余米。水质清澈,周围巨石危卵,池壁陡峭,砚池山山影红亭倒映水中。
砚池形似砚台而得名,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时,在此开采铁矿,后触及泉脉,泉涌如注,形成偌大水面。几十年来,砚池泉水常年不涸,池东北岸,立有砚池泉碑,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碑文如下:
砚泉碑记
砚泉或砚池。以其位于砚池山下,状似砚台,故名。一九五八年秋,大炼钢铁,万众夺矿,在此留下巨坑,不意触动泉脉,引泉涓流淙淙,汇成一泓清池,池面逾六千平方米,深可二十米许。从此,青山绿水相依相偎,春风吹皱,碧波不兴,波光粼粼,宛如镶嵌在市区东南隅的一颗明珠。流连池畔览水色山影,听虫嘶鸟鸣,可以怡心神冶情趣忘物我。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传世佳句寓含着景色天成,人重则重的深意。山明水秀,久旱不涸。泉城爱泉曾不后人,心曰斯是,唯我德馨,燕山、历山冬泳队诸君早夕盘桓,情有独钟,共倡立碑并踊跃输将,市领导全力支持。承全国书法家协会沈鹏会长亲题碑名。得山东证券有限公司慨然赞助。事遂得成,立碑护泉之肇,始整治绿化,更有望来日。
一九九八年冬立
砚泉或称砚池,其得名,一是位于砚池山脚下,二是壮似砚台。一九五八年秋,大炼钢铁,万众夺矿,在此留下巨坑。不想暗通泉脉,泉水喷涌,竟汇成巨潭。从此青山绿水,相依相偎,春风吹皱,波光粼粼,宛如镶嵌在我市东南角的一颗绿珠。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该名言,寓含着景色天成,人重则重的深意。故斯是砚池,唯我德馨。泉城父老,素重护泉。砚山历山冬游队诸君子,朝夕盘桓,对此泉感情极深,提出立碑倡议,并踊跃输将,市领导全力支持,幸得全国书法家协会沈鹏会长亲题泉名,复得山东证券有限公司慨然赞助,事逐得成。立碑始,护泉之开端,整治绿化,更有望于来日。
砚泉由来
此碑之立,非文人墨客怡情遣兴之作,实乃泉城儿女爱泉护泉明志之举。嗟呼砚泉,虽无趵突、黑虎诸名泉之显赫,然山水相倚,广被半顷,常年不涸,秀色天成,颇足以装点河山,娱悦泉城人民。奈何近年来,时有毁泉填泉之传闻。砚泉碑有言,泉城爱泉,曾不后人。言犹在耳,岂能忘之。泉城之美,首在名泉,爱之护之犹恐不及,岂容毁之填之。自立碑日始,愿毁泉之议息,填泉之论止。此碑之立,费赀万金,幸得赵强、刘清永、尹志成、李玉柱诸君慷慨解囊,又得众志士仁人踊跃输将,更赖冬泳队健儿涓滴成河,捐资者近三百众,聚沙成塔,善举遂成。呜呼!砚泉,护之者众,将日趋完美矣!
济南东郊姚家街道南有一山,因顶似砚池而得名;砚池山下有一泉,因山得名曰砚池。该泉水势之大,水质之好,泉市无出其右,盖因地处偏远,道路难行,致使明珠湮没,“藏在深闺人不识”鲜为人知。
关于砚池,众说纷纭,下面讲一个有关她的身世和入选名泉录的故事:
石破泉涌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
砚池山下群情鼎沸,挥镐夺矿,采掘中有人误触地下龙脉,顿时泉水破石而出,水势汹涌壮入井喷,隆隆有声,霎时喷涌成泉。此时是1960年9曰24日夕阳西下时分。泉水常年不涸,因其无名,当地百姓逐以“矿坑”称之。
申报冠名
1998年2曰16日,有好事者离休干部王福隆受众托为该泉申报冠名,经历下政府以“历下政字[1998]1号文(“关于同意对砚池命名的批复”)”正式立案,砚池逐以正名。
群众泉荐
1998年8月15日,由济南大学校长丁文方牵头,山大教授顾依龙撰稿,联合热心爱泉人士215名,联名上书市政府(“关于把砚池建成小型天然公园的报告”)9月1日陶安岭副市长批转市园林局孙培森局长办理。
集资筑碑
1998年9月4日,经酝酿集资筑碑筹备小组成立,历时半年动员300余众筹资近2万元。某报社记者赴京求得书法家协会沈鹏会长墨宝“砚泉”二字。此间市名泉办李世新主任鼎力扶助,延聘名匠勒石立碑。巨碑石栏,岿然矗立池畔;丰碑碧水,相映生辉,砚池景观为之涣然,引来四方游客。
2002年第二次集资筑碑嵌于池壁山崖,碑如其泉,文如其水,曰“秀水天成”,景观更上一层楼。二次施工宗策划人冯崇杰。
入选名泉
自1998年6月至今,历时5年半,经市名泉评审委员会专家实地调查认真评议,砚池荣登新七十二名泉大榜。她是我市唯一一处群众推荐专家评定直接入选的新生名泉。砚池入选,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