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瓦
古代殿瓦
古代殿瓦又名“瓦砚”。汉魏未央官铜雀台等诸殿瓦,瓦身如半个,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来,去其身以为砚,俗呼“瓦头砚”。砚,也作“研”。唐贯休《禅月集·砚瓦诗》:“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百宝总珍集·瓦砚》、明曹昭《格古要论·汉末未央宫瓦砚记》。有地名称砚瓦。有地质名词砚瓦山组。
基本介绍
砚瓦 拼音:yàn wǎ , 即瓦砚。旧常取古宫殿之瓦为砚,故名。后为砚的通称。 唐 李咸用 有《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 元 乔吉 《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玉龙笔架, 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地名
浙江江山砚瓦山、江苏苏州砚瓦山、湖南长沙砚瓦池、河南济源市大峪镇砚瓦河村等。
浙江砚瓦山
以刘季晨、赵亚曾(1927)所发现砚瓦山组石灰岩(Yanwashan Fm,Yenwashan Fm)闻名。曾称砚瓦山石灰岩,时代属晚奥陶世艾家山期中期。分布于浙西、皖南一带。命名地点在浙江西南的江山市与常山县交界的砚瓦山。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浅灰绿色及紫黄色瘤状灰岩为主,下部含牙形石P anserinus带和P lingulatas带,另外普遍含鹦鹉螺Sinoceras chinense yanwashanense、Michelinoceras huangnigangense、三叶虫Oualocephalus tetrasulcatus、Xiushuilithus xiushuiensis及介形虫等,厚54米。与下伏胡乐组呈整合接触。本组与华中的宝塔组大体相当。
砚瓦山山清水秀。有天公山、雪坑尖、双峰尖、龙坑岗、老虎岩、旗山等等,这些山海拔高度均在八九百米之间。东方有接纳大湖山圣水的大塘溪,南障有来自江山的大陈溪,两溪在砚瓦山中间地带合二为一。清澈的溪水合拢后向北边流淌至青石溪口,注入常山港。清澈流溪傍,有两株苦楮树把持村口。百年高龄,郁郁苍苍。有一座的古庙,高悬一匾。匾额上书魏体:乾隆三圣庙。经过精心修饰的古庙,不时有香烟缭绕,烛光摇曳。刘关张三圣护一地,风调雨顺佑四方。
江苏砚瓦山
江苏砚瓦山在苏州西郊的藏书镇,因其山所出之石宜作砚材而得名,其中蕴藏的古腕足类化石也堪称吴中一宝。北宋米芾《砚史》曾提及灵岩山下蠖村(在藏书一带)村民世代以采石斫砚为业。明、清两朝是蠖村石砚生产的高峰,清代吴中顾氏为砚雕世家,又以顾二娘砚雕技艺称精绝。蠖村砚石质上乘,其色泽略近山西绛州澄泥砚,故有“澄泥石砚”之美誉。
湖南砚瓦池
在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命名源于自然风貌,当地有池塘如砚瓦。长沙开福区东风路街道砚瓦池社区的“8090党支部”共有年轻党员19名,他们虽然在不同的单位工作,但平时通过党员QQ群、红色微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定期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空巢老人服务、福利院做义工等志愿者活动,这些朝气蓬勃的“8090”党员用实际行动和创新手段服务群众,受到了湖南省委和长沙市委的表彰。
河南济源市砚瓦河村
(邮政编码: 454682)以前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穷山村,现在,在小浪底建管局和团市委驻大峪镇砚瓦河村工作队的带领和人民群众的努力下,砚瓦河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砚瓦河“三变”
砚瓦河“三变”体现在:
产业结构调整了
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是砚瓦河人多年来无法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砚瓦河村群众以前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实际人均年收入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自去年小浪底建管局和团市委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队员们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参观考察等,对砚瓦河村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全面规划:利用水源地优势,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白菜制种业,目前已发展白菜制种150亩;组织群众到坡头镇蓼坞村参观薄皮核桃基地,有了典型示范的带动,更加坚定了群众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目前,全村已发展薄皮核桃150亩,今年冬季将计划再发展500亩,目前整地工作已结束。
村容村貌改变了
现在,砚瓦河村的大街小巷都是干干净净的。村民陈素珍感触最深:以前这里臭气熏天,禽畜粪便流到路上,流到家户门口,很脏。自从建起了沼气池,这些粪便在村里成了宝,家家都抢着往自家沼气池里拉。陈素珍打开沼气灶,只见蓝色的火苗直往上冒。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投入使用沼气池70余座。同时,该村投资40余万元,修通了4个居民组之间的道路,改善了村民的通行条件。移动基站的建成投用解决了村里多年不通移动电话的状况,改善了村民的通讯条件。
致富门路拓宽了
投资20余万元建成的文化大院成了当地群众学习和锻炼身体的阵地。驻村工作队邀请农业专家、技术员到村里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使农民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一些农村青壮年农民纷纷走出大山,到发达地区打工,进一步拓宽了增收致富门路。日前,该村群众还趁着闲暇时间前往北京参观考察特色农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思想,增添了乐趣。如今,劳作一天的砚瓦河人来到文化大院唱歌跳舞、锻炼身体,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休闲生活。
砚瓦山组
砚瓦山组(O2y)。系由刘季晨、赵亚曾(1927)所创的砚瓦山系发展而来,命名地点在江山砚瓦山。为灰绿色、紫红色瘤状泥质灰岩。其分布与黄泥岗组基本一致,但在金目坞、外棚、莲花山等地也有出露。在构造上位于背斜核部或翼部。层理影像清晰,植被不发育。当它处于背斜核部时,多为北东向展布的谷地或山鞍地形,谷地间旱地、村落分布交集中。当它为翼部地层时,则为北东向断续展布的块状丘陵地形。与下覆地层的界线清楚本组岩性下部为灰黑色微晶灰岩夹钙质页岩、灰绿色瘤状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瘤状泥灰岩,上部为灰色瘤状泥灰岩、灰色砾屑灰岩夹钙质页岩。产三叶虫:Remopleurides(浆肋虫)、Nileus(宝石虫)、Jiangxilithus(江西三瘤虫)、Birmanites(缅甸虫)、Ampyxinella(小线头形虫)、Corrugatagnostus(皱面球接子)、Calymenesun(隐头形虫)等;头足类:Sinoceras(震旦角石)、Michelinoceras(米契林角石)、Yanwashanoceras(砚瓦山角石)等,另外还见珊瑚、海百合、介形类、腕足类、腹足类化石。厚155.2 m 。本组出露于砚瓦山、莲塘、黄泥岗、金目坞等地,伍家弄一带零星出露。本组与下伏胡乐组呈整合接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2 10:25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地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