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子石藏经洞
漫川关镇前店子村境内洞口
砧子石藏经洞位于漫川关镇前店子村寨湾箭口垭下。有巨石高数十仞,酷似打铁砧子,故名砧子石。清康熙六年(1667),蜀僧超古卓锡天竺山,至此山麓砧子石,招工起栈凿洞,石洞长一丈六,宽一丈,高六尺。藏经书460部。于洞下创建佛殿,筑山门、库厨,方丈。超古圆寂后,僧徒殓其遗体坐缸葬于佛殿前广场,并在其上修筑五级小塔,后来人称超古塔。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因盗贼偶潜于此,知县王荣棨诚恐经卷丢失,派人将全部经书移存县衙,后遭兵燹,损失殆尽。
简介
漫川街道长而狭窄,均用石条石块石子铺成。两旁民宅,多以木板为墙,房屋小巧玲珑,上有一层阁楼,绘画山墙,翘龙凤角,明镜悬顶,古色古香。街道日日有集,商铺颇多,一直延续着“男人下田,女人摆摊”的习俗。汽车站连接山漫公路、色漫公路、漫津公路,交通方便。古镇漫川关不仅古风犹存,且新貌迷人,难怪人们赞曰:“漫川关,景色鲜,不似江南胜江南。”
在漫川镇前店子村的土地岭下,山中有个“千佛洞”,建于武周永昌年间,洞深7.5米,宽近5米,高2.6米,3面摩岩,皆有佛像神台,红砖砂石上雕造立体石佛近千尊,主佛高3尺许,小佛高不盈尺,进洞左右两侧是“观音菩萨”和“如来佛”,里侧正神位是“释迦牟尼等3尊石雕法象”。清代曾被匪盗两次,“文革”时又有百尊被毁,现存222尊。洞外有民国二十二年建的多角牌楼、左右厢房和照壁花墙构成的小寺院。在洞坎之下开阔地有清康熙十九年修葺的竹林寺院和舞榭歌楼,与千佛洞联为一体,颇有诗意。在千佛洞西不足一里的前店子村回龙寺组,又有个古迹“砧子石藏经洞”,长、宽各5米,蜀僧超古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4年)将460卷经书藏于洞中,到1774年被盗,今藏经洞存与千佛洞和偏西里许的蛮王洞,朝阳洞成为漫川关旅游区之璨璀明珠。
古镇漫川关,在山阳县东南边睡70公里的漫川镇,地处金钱河与靳家河之汇合处,以地貌广大水域宽阔而得名。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历代均于此设防,陇海铁路通车前,漫川为水旱码头,成为陕鄂豫蜀物资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  漫川关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蛮子国;战国时,楚至方城经此通过,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北朝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33年)置漫川县,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并入丰阳,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5年)设巡检司,清为里,民国为镇。南宋时,这里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明清两代,这里水运发达,当时兴建的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建筑物今被列为保护文物。
山阳八景之一的漫川关依山傍水,群山环绕,东有崔嵬的龙山,北有巍峨的鹘岭,西南有磅礴的郧岭,金钱河、靳家河穿境而过。这里气候温湿,盛产柑桔、稻米、芝麻、桐油。今漫关镇设在街道,全镇辖漫川关街等8个村民委员会,2491户9500人,其中回民百余人。他们多南人,讲礼仪,善巧言,语言婉转,圆润如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0 22:1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