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
宋代词人
晏殊所作。此词上片描绘出春天里流动明媚的美:新社日燕子飞动,清明前梨花飘落,青苔点缀池塘,黄鹂的鸣声从树间传出,飞絮轻舞,春日渐长。下片写了少女们采桑斗草的乐事,用白描的手法,写出少女的欢欣和快乐,形象鲜明生动,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词中刻画了一群少女走出深闺,沐浴在大自然中的欢乐情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她们天真活泼的性格,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清新流畅,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作品原文
破阵子⑴
燕子来时新社⑵,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⑶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⑷轻。
巧笑⑸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⑹。疑怪⑺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⑻赢。笑从双脸⑼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原唐教坊曲,一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⑵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⑶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⑷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⑸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⑹逢迎:相逢。
⑺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⑻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梁代宗懔的《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⑼双脸:指脸颊。
白话译文
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三四片碧绿的青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栖息在树叶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柳絮也随风轻轻地飞舞着。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了东邻女伴,她笑得如花般灿烂。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的具体年代已不详。晏殊在北宋前后当了五十年左右的官,他不是正规的进士出身,只是在十四岁时因才智过人而被赐予同进士出身。但他在受到朝野关注之前,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他对农村生活曾有相当深的了解。故在作富贵之词之外,笔锋一转,涉足农村生活题材,也一样不同凡响。把别人对他词的评价“温润秀洁”四个字,在另一番天地中展现出来。这首《破阵子》即是代表。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三句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园子,园中有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池面上点缀着几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空中还有柳絮飞舞。“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而是捕捉住两人斗草时的情景,着意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神态,以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纯洁无暇、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此词画面明媚,情调欢快,风格质朴,或可视为晏殊词中的别调。上片写景,刻画出一幅秀丽的春景图。 “燕子”“梨花”,形态一动一静,色彩一黑一白,以之对举开篇,有相映成趣之妙。同时,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又为下片中少女的登台亮相埋下了伏笔。下片写人,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仕女图。“巧笑”二句写女主人公与她的女伴在采摘花草的小路上欣然相逢,逗出下文所描写的斗草游戏。但作者既不对斗草场面稍加展示,也不对斗草规则略作交待,而聚焦于主人公斗草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同样别具匠心。“笑从双脸生”,尤为传神写照之笔:只有涉世未深、全无心机的纯情少女才会因为如此细小的缘由而笑得这般自然、这般天真。
名家点评
清代
许昂霄《词综偶评》:(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
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
刘永济:此乃纯用旁观者之言,描写春日游女戏乐之情景。因见游女斗草得胜之笑,而代写其心情。言今朝斗草得胜,乃昨宵好梦之验,可谓能深入人物之心者。此种词虽无寄托,而描绘人情物态,极其新鲜生动,使读者如亲见其人其事,而与作者同感其乐。单就艺术性说来,亦有可采之处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谥元献,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少年时就以才气闻名,七岁能属文,十四岁以神童招试,被真宗赐同进士出身。仁宗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一生显达,好文学,喜人才,当时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张先等不少名士皆出其门。晏珠是北宋初期有影响的词人。他的词承袭五代,受冯延巳的影响较深,所作多以男欢女爱、佳会宴游为题材,但不矫揉造作,富于个性特征,能真实反映出上层士大夫的生活情趣,风格闲雅婉丽,造语自然,虽有富贵气,却多少摆脱了浓艳的脂粉味。有《
珠玉词》,存词一百二十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