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细胞是单细胞生物硅藻的细胞。硅藻是一类最重要的浮游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在世界大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踪迹,尤其是在温带和热带海区。
基本信息
分类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有16000多种,可分为2纲:
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圆形,辐射对称,壳面上的花纹自中央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海产多。羽纹硅藻纲(Pennatae)长形或舟形,花纹排列成两侧对称,表面有线纹、肋纹、纵裂缝(壳缝),壳面中央呈加厚状,称中央节,在两端称端节.
主要特征
植物体单细胞或连接成丝状体。细胞壁是由2个套合的半片组成,称半片为瓣。硅藻的半片称上壳(epitheca)(在外)、下壳(hypotheca)(在内),上下壳均有一凸起的面称壳面(valve)。侧面或壳边是两个瓣套合的地方,环绕1周称环带(girdleband)。上壳和下壳都是有果胶质和硅质组成的,没有纤维素。载色体1至多数,小盘状、片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黄素类中主要含有墨角藻黄素,其次是硅藻黄素(diatoxanthin)和硅甲黄素(diadinoxanthin)。藻体呈橙黄色、黄褐色。同化产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细胞核1个。营养体无鞭毛。精子具鞭毛,为茸鞭型。
繁殖
硅藻以细胞分裂其为主。细胞分裂时,原生质膨胀,使上下两壳略为分离。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载色体、蛋白核等细胞器也随着分裂。
原生质体也一分为二,其中一个位于母细胞的上壳之内,另一个位于母细胞的下壳,然后两壳分开成为上壳,各再生另一个新的半壳为下壳,这样形成的两个新硅藻中,一个与母体大小相等,而另一个则较母体为小。如此连续分裂下去,多数个体将越来越小。这种体积的缩小不是无限的,缩小到一定大小时,以产生
复大孢子(auxospore)的方式恢复其大小。
形成
复大孢子的方式主要有3种:①将接合的两个硅藻,借运动或分泌胶质而相互接近,然后两细胞内的核各进行减数分裂,原生质体亦分成两半,形成两个配子,各有两个核,其中一个后来消失,由不同细胞产生的配子脱离母细胞壁后,则相互接合形成两个接合子,接合子与母体垂直方向延长成两复大孢子,如
披针桥弯藻[Cymbellalanceolata(Ehr.)V.H.]。②接合的两个细胞各产生一个配子,而配子接合后只产生一个复大孢子,如扁卵形藻[Cocconeisplacentulavar.klinoraphisGeitler]。③
无配子生殖,两细胞接近后,包在胶质内,不经过接合,各自形成一个复大孢子,如线卵形藻[Cocconeisplacentulavar.lineata(Ehr.)Cleve]。
代表植物
小环藻属(Cyllotella)属
中心硅藻纲圆筛藻目。植物体单细胞,有些种以壳面互相连接成带状群体。细胞圆盘形或彭形。壳面圆形,少数种椭圆形,边缘部有辐射状排列的线纹和孔纹,中央平滑或具颗粒。带面平滑没有间生带。载色体多个,小盘状。以细胞分裂进行繁殖,每个细胞产生一个复大孢子。
羽纹硅藻属(Pinnularia)属于羽纹硅藻纲双壳缝目。植物体单细胞或连接成丝状群体,壳面线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两侧平行,极少数种两侧中部膨大、或成对称的波状。壳面两侧具横的平行的肋纹,中轴区宽。色素体两块,片状,常各具1蛋白核。
常见的硅藻还有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舟形藻属(Navicula)等。
它们靠光合作用将海水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物。硅藻色素包括叶绿素a、c1、c2、以及
胡萝卜素。它们能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将细胞中的水分解,使水分子上的一个氢原子分离出来,一部分有利的氢原子和
二氧化碳化合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就产生了糖和淀粉,这就是光合作用。这些物质再和细胞吸收的氮、磷、硫等物质进一步作用,氧就形成了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游离出的部分氢原子每两个和一个氧原子结合形成了水,氧分子中的另一个氧原子就从细胞里跑出来溶解到水里或者跑到大气里去了。地球上有7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释放出来的,浮游生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就有360亿吨,占地球大气氧含量的70%以上。由于硅藻数量又占浮游生物数量的60%以上,这样可以推算,假设地球上没有硅藻了,不用3年,地球上的氧气就耗干了。动物和我们人类也就都没法呼吸了。
硅藻是鱼、贝、虾类特别是其幼体的主要饵料,它与其他植物一起,构成海洋的初级生产力。硅藻还是形成海底生物性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年代,那些在海底沉积下来的以硅藻为主要成分的沉积层,逐渐形成了经济价值极高的硅藻土。硅藻土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还能完好地保存动植物的遗体,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硅藻是一类种类繁多的低等植物,约11000多种。在海洋中硅藻的种类最多,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也不少。据估测每一立方厘米土壤中有羽纹藻约1亿个。硅藻种间个体差异大,小者3.5微米,大者300-600微米。硅藻的身体虽然只有一个细胞,可这一个细胞却非常有趣。它既不象
动物细胞一样没有细胞壁,也与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大不相同。硅藻的细胞壁由大量的硅质组成,分为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的盖叫上壳,下面的底叫下壳,上壳套住下壳,并且上下壳面上纹饰图案非常精美。如同透明的水晶箱,或者好比一间精致的玻璃小屋。从十六世纪显微镜下发现的这些颇具魅力的小生物后,科学家们耗费了许多的笔工来描绘这些绚丽的玻璃壳。
硅藻死后,它们坚固多孔的外壳—细胞壁也不会分解,而会沉于水底,经过亿万年的积累和地质变迁成为硅藻土。硅藻士可被开采,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可制造工业用的过滤剂、隔热及隔音材料等等。我国山东山旺地区就出产大量的硅藻土。游泳池的主人将老化的硅藻壳拿来过滤水里的污染物质。
诺贝尔奖的创始人alfrednobel发现将不稳定的
硝化甘油放入硅藻所产生的硅土后可以稳定的成为可携带的炸药。
硅藻价值
乔治亚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项用基因工程改造伪矮海链藻的技术,希望用其来创造一种新的硅结构。通过用基因复制的技术来研究硅藻构建复杂硅质细胞的过程,研究者最终的目的是要找到一项在实验室中制造纳米材料的技术。
硅藻是一种水生的单细胞生物,它的细胞壁上有大量的气孔,使其兼具小质量和坚固的结构。像雪花一样,硅藻的细胞壁有多种形态。“我们希望知道硅藻的细胞壁是怎样产生的,因为人类的技术还不能制造这种在自然环境下自组织而成的复杂物质。”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这样表示。
研究者假设这种结构的多样性源自一种特殊的silaffin蛋白质,它存在于硅藻的硅产生组织中。通过基因技术来复制硅藻的silaffin,研究者不仅可了解了硅藻的细胞生化结构,还可能应用这些组织来生产商用的化合物和材料。
硅藻、海绵等生物体能够利用自身中的某些蛋白质和多聚糖在水相、中性ph和室温等温和反应条件下介导生成具有精确可控形态结构、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材料——生物硅胶。许多研究者从硅藻等这些生物体得到启发,利用不同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大分子在不同的反应环境和体系下介导不同类型的硅前体仿生合成了许多不同形态、尺寸大小的硅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