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菌
革盖菌科硫磺菌属真菌
硫磺菌又名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是菌类的一种。初期瘤状,似脑髓状,菌盖覆瓦状排列,肉质多汗干后轻而脆。菌盖宽8-30cm,厚1-2cm,表面硫磺色至鲜橙色,有细绒或无,有皱纹,无环带,边缘薄而锐,波浪状至瓣裂。菌肉白色或浅黄色,管孔而硫磺色,干后褪色,孔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3-4个。孢子卵形,近球形,光滑、无色、4.5-7×4-5μm,此菌的重要特征是子实体瓦状排列,硫磺色。幼时可食用,味道较好,也可药用。
简介
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Fr.) Murrill),又称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为担子菌门(Basi di omycot 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 yporaceae)、硫磺菌属(Laet i pont s)真菌。该菌子实体单生或覆瓦状生于柳树、板栗等阔叶树干或树枝上。子实体肥厚,幼时可食,味道较好。其子实体也可入药,性温,味甘,能调节肌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对人体可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且有扰癌功效,是一种有重要利用价值的食用兼药用菌。
形态特征
子实体大型。初期瘤状,似脑髓状,菌盖覆瓦状排列,肉质多汗干后轻而脆。菌盖宽8-30cm,厚1-2cm,表面硫磺色至鲜橙色,有细绒或无,有皱纹,无环带,边缘薄而锐,波浪状至瓣裂。菌肉白色或浅黄色,管孔而硫磺色,干后褪色,孔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3-4个。孢子卵形,近球形,光滑、无色、4.5-7×4-5μm,此菌的重要特征是子实体瓦状排列,硫磺色。
生态习性
生于柳、云杉等活立木树干、枯立木上。此菌在豫南及湖北北部多见于阔叶林内。林内郁闭度较大。达90%以上。生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茅栗(Castanea seguinii )等树种的活立木树干或树枝上。子实体单生或从生树干上部或较粗的树枝分枝处,距地面4m一15 m。
分布范围
该菌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南、福建、台湾、云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西藏、新疆等。
经济用途
幼时可食用,味道较好。药用,性温,味甘,能调节肌体,增进健康、抵抗疾病,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80%和90%。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辅助药物,此菌产生齿孔菌酸(eburicoic acid) 可用于合成甾体药物。另外还产生甜菜碱(betaine)、胡芦巴碱(trigionelline)和(γ-hutyro-betarine)等生物碱。引起木材褐色块状腐朽。常生长在香菇段木上,被 视为“杂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3 13:16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