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山是中国传统的建筑表现手法,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外观呈人字形,两侧山墙平于或略高于屋顶,屋顶双坡交界处多砖砌瓦垒,山墙两际或砌以方砖博风板,近屋角处迭砌墀头花饰。据文献所载,宋代已出现,似与砖墙的广泛使用有关。多见于中国北方建筑,尤以民居采用最多。
中国古代建筑,从平面上分,有长方形、方形、网形、三角、五边、六边、八边、扇形以及由若干长方形和方形平面组合而成的曲尺、凸字、凹字、十字、工字等形式,而以长方形及方形平面为最基本。从建筑顶部的外部形象上分,有
硬山顶、
悬山顶、显山顶、
庑殿顶、
攒尖顶、
盔顶、单坡顶、穹隆顶、圆券顶、平顶等各式单体屋顶类型,另有就是由这些不同单体屋顶组合而成的形式。其中,硬山、悬山、庑殿、显山、攒尖式建筑,都是在相同的长方形平面上,在基本一致的构架原则下,产生出的几种最基本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常见、最规矩的做法,古建筑行业习惯上将之作为官式建筑中的“正式建筑”,其他形式的建筑则笼统地称为“杂式建筑”。
通常情况下,民居的小式硬山式建筑,其屋脊虽有些也有
垂脊,但更多是仅有
正脊,所谓垂脊不过是一垄筒瓦及一些附带结构而已,也不施脊兽装饰。如果是
卷棚顶或圆山顶,其可视为无正脊,也可叫圆山正脊、圆脊、元宝脊、过垄脊、罗锅(蝼蝈)脊等,不设吻兽;两边垂脊也是前后坡相通,称箍头脊或卷棚垂脊等。
虽然小式建筑在硬山式建筑中十分普遍,但大式建筑在硬山式建筑中也有不少例子。如宫殿、寺庙中的附属用房或配房多取大式建筑。大式硬山式建筑有带
斗拱和不带斗拱两种做法。带斗拱硬山实例较少,一般只用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交麻叶不出踩的斗拱。无斗拱大式硬山实例较多,它与小式硬山的区别主要在建筑尺度(如面宽、进深、柱高均大于一般小式建筑)、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吻兽,或使用琉璃瓦)、建筑装饰(如梁枋多施油漆彩画,不似小式简单素雅)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大式硬山屋顶有五条脊。屋顶前后两坡交界为正脊,前后两坡与山面的交界为垂脊(即由正脊两端垂下之脊,在硬山及悬山顶也常称为排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