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珊瑚
珊瑚虫纲动物
硬珊瑚是指一类具有钙质骨骼的六射珊瑚。基本周身都是硬的。硬珊瑚又称石珊瑚,化石最早见于中三叠统,现今仍大量生活于海洋里。包括中生代至现代所有具骨骼的珊瑚类,是重要的造礁生物,连同没有骨骼的海葵类,它们的后生隔膜都发生在6对原生隔膜间的6个区间内,因而两者常合称为六射珊瑚类。硬珊瑚有单体和群体,其软体和骨骼关系。硬珊珊目和皱纹珊瑚有着重要的区别。
硬珊瑚简介
很明显的与其他珊瑚虫纲有明显的不同:因为这类珊瑚群体中大部分都是由矿物质所组成,珊瑚虫只不过占有表面一层而已。有些种类的珊瑚在外面有着一层坚硬的保护性骨骼,而另些则没有。虽然在珊瑚礁中两者都存在,那些有着坚硬外壳的珊瑚才是珊瑚礁的建设者,并且创建了珊瑚礁的整个生态环境。这些带着保护性骨骼的珊瑚外表看起来更像是植物或者岩石,而不是动物。它们的大小差异很大,能够小到一个针头大小,也可以大到0.9米。
形态特征
硬珊瑚是指一类具有钙质骨骼的六射珊瑚。有单体和复体,触手和隔膜一般是六和六的倍数。最早出现于中三叠世,延至现代,有造礁与非造礁两类。有单体珊瑚和复体珊瑚。单体的形态一般有锥状,复体有丛状、角柱状、互通状及脑纹状等。硬珊瑚的表壁不易保存,而保存的是壁。硬珊瑚的原生隔壁为六个,后生隔壁每轮次6个及6的倍数轮生于任何两个原生隔壁或先形成的隔壁之间。同次发育的隔壁等长,因此硬珊瑚可具三级以上的隔壁。组成隔壁的微细构造为单羽榍和复羽榍。隔璧的形态有穿孔状、串珠状、板状和齿状等。隔壁的外壁常突出壁外形成脊状突起,称为外隔壁(隔壁脊 costa)。隔壁之间常有杆状物或栅条相连结,称为横棘( synapticulae)。有的种类隔壁内端在轴部可以形成隔壁柱或短板(柱状裂片)。硬珊瑚可具中轴构造,形状有海绵状、柱状及板状等,它的形成不一定同隔壁有关系。有时在个体边缘发育有泡沫状鳞板或横板状鳞板,但不很发达。
成长过程
珊瑚骨骼由碳酸钙组成,或者称为石灰石。每个珊瑚个体都在不停地分泌着个杯形的骨骼,或者叫做珊瑚石,把自已给安全地包围起来。在珊瑚的整个生命进程中,骨骼的高度和尺寸不断增大。随着骨骼的增大,珊瑚一直往上移动,使得自己能够呆在接近骨骼上表面的地方。珊瑚通常会长成一个大的群落,每个新生代都把自已的窝建在老一代的顶上,这样整个群落的骨骼构成了一个珊瑚体。为了修建骨骼,珊瑚需要从海水中吸收钙离子,并在它们的细胞里面将钙离子转化成为碳酸钙晶体。每个新产生的钙晶体都存放在细胞里面一个膜状的囊内。最终,晶体从细胞膜中放出到外表。在晶体到达珊瑚外表之后,一个以之为核的晶体生长过程开始了。这个采集钙离子和建造珊瑚骨骼的过程是非常髙效的,珊瑚生产的碳酸钙总量在不停往上增长。每一天259平方千米的珊瑚磲能够生成大约16吨的碳酸钙。
珊瑚中的虫黄藻也大大加速了这个石灰化的过程。在一个实验中,科学家们将珊瑚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几个月,使得其中的虫黄藻基本被排除干净。结果发现,这些缺少了虫黄藻的珊瑚生长非常缓慢。在有着正常虫黄藻含量的时候,珊瑚在有光线的环境下生长速度是黑暗中的15倍之多。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珊瑚在中午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那时候有着比一天内其他时间都更多的阳光。
形成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珊瑚虫不断大量分泌碳酸钙形成坚硬的群体骨骼在日积月累的堆砌后便形成礁石,所以亦称为造礁珊瑚,大部分生活在浅海。
生活环境
其珊瑚虫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有原始的口和胃水管腔,虽属于滤食性动物,但共生藻的存在是她维持生命的关键:珊瑚利用共生藻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成为本身的养份,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大部分造礁珊瑚都出现在水深较浅的区域。
主要品种
坚硬珊瑚的种类有着数百种,其大小、形状和颜色各异。大多数的坚硬珊瑚的名字都与它们相似的物体联系在一起。
儆麋角珊瑚
是由于它们长得像是粗壮坚硬的鹿角。麋角珊瑚喜欢呆在珊瑚礁浅水区,这块区域经常受到波浪冲击。它们在8-9月份的时候产卵。新的群落生长很快,每年能够长出5-10厘米的新枝条,大约在12年之后达到它们最大的尺寸由于它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冲击力的地方,经常会有风暴将这些群落击碎,这种破碎对于它们的生活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碎片会在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固定下来,并繁衍出一个新的群落。
枝状珊瑚
又名石松,生活在礁石斜坡的上半部分,它们会形成圆柱状的绿色、蓝色或者米色的枝状群落。扁缩滨珊瑚则形成一种指状的枝条结构。每个枝条的顶端都是圆的或者平的,颜色可能是在亮褐色和黄色之间。
环圆菊珊瑚
是一种石块状的珊瑚,多是褐色到绿色,它们能够长到3米高。徽孔珊瑚形成一些有着许多孔洞的亮黄色的小石块。
脑珊瑚
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半球体,上面有着规则形状的山壑,看起来很像是脑部。其他的一些脑珊瑚,还包括一种有着巨大深槽的绿槽灰褐色脑珊瑚和凹窝脑珊瑚,它们的各个凸起上都有着一些浅的凹陷。
硬珊瑚与皱纹珊瑚的关系
中生代的硬珊瑚与古生代的皱纹珊瑚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被古生物学者所重视,但至今尚未获得解决。目前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硬珊瑚直接从皱纹珊瑚演化而来,因为这两类珊瑚的骨骼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它们都具有六个原生隔壁及隔壁对称性的特点等,所以有人主张将皱纹珊瑚称为古生代硬珊瑚( Palaeozoic Madreporaria),而硬珊瑚则称为后古生代硬珊瑚( post Palaeozoic madreporaria)( Babin,C,1980)。但是,皱纹珊瑚与硬珊瑚虽都具有六个原生隔壁,而后生隔壁的增加方式就有根本不同,皱纹珊瑚的后生隔壁始终发生在四个区域内,在对隔壁与对侧隔璧之间的区域内从来不发生后生隔壁,而硬珊瑚的后生隔壁则轮生在任何两个先形成的隔壁之间。因此,从重要的隔壁发生方式来看,皱纹珊瑚是不能直接演变成硬珊瑚的。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硬珊瑚与皱纹珊瑚是彼此独立的两个不同演化系列。因为在早三叠世尚未发现过硬珊瑚和皱纹珊瑚的化石,而从骨骼的成分上也不相同,硬珊瑚的成分是文石,而皱纹珊瑚的骨骼成分是方解石,所以它们之间很难找到直接的演化联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0 22:26
目录
概述
硬珊瑚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