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甲病
因缺碘而病发于脖子的病
地甲病的全称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因缺碘而病发于脖子的病。
地甲病概念
地甲病的全称是地方性甲状腺肿,也称单纯性甲状腺肿
地甲病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地甲病患者已超过两亿。它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地方病。在北方俗称“大脖子病”、“沙嗉”、“瘿袋”等;在南方俗称“大颈病”、“气颈”、“颈肉瘤”等。地甲病主要由于环境缺碘引起。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人体从外界摄入碘。如果自然环境中缺碘,岩石、土壤和水中含碘少,导致粮食、蔬菜、饲草中含碘少,生活在该地方的人摄入碘少,就会患甲状腺肿。正常人每日需摄取碘素一百到二百五十微克。饮水水源中含碘量少于每升十微克的地区,就有可能发生地甲病。一般来就说,在地甲病病区水源中的含碘量均小于每升五微克。在我国地甲病分布的地区主要有西部的喜马拉雅山区、西南的石灰岩喀斯特山区和东北的松嫩平原等地。根据对北京附近山区和平原区山前地带的调查结果,每升地下水含碘量一般低于一到三微克,故该地区居民易患地甲病。
缺碘对各人群的影响
胎儿期
缺碘可引起孕妇的早产、流产或死胎、先天畸形或异常、围产期和婴儿期死亡率增高、出生后的儿童智力落后、聋哑、痉挛性瘫痪、斜视、身材矮小、粘液性水肿、神经运动障碍、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新生儿期
缺碘可造成新生儿甲肿、新生儿甲减。
儿童和青少年期
缺碘可造成亚临床克汀病、青春期甲肿和甲减、体格发育落后。智力落后、单纯聋哑。
成人期
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及其并发症、甲减、智力障碍及碘性甲亢。
从以上缺碘病谱构成可以看出,仅用地甲病、克汀病是不能囊括因碘缺乏而导致的其它各种病症的。
预防地甲病的主要措施有
补充碘素,即食用盐中加碘;合理选择水源或寻找深层地下水;人工改良水土以提高碘的环境质量。我国北方地甲病区已有88%的县普及了碘盐,地甲病区有一亿五千万人口吃上了碘盐。在北京,近两年来,市政部门拨款近百万元修建盐库、制造加碘机和设立碘盐供应站,普及了食盐加碘。现在北京市各病区的群众都已吃上防治地甲病的碘盐,仅门头沟区已使二十四万群众吃上碘盐。
随着研究的深入,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Hetzel根据以上所述各期因碘缺乏引起的危害,提出了碘缺乏病这个概念,取代传统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病)与地方性克汀病(克汀病)术语,这个疾病名称的变化反映了碘缺乏对生长发育的全部影响,它包含了缺碘对人类健康损害从轻至重以及亚临床损伤的全貌。地甲病(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地方性克汀病)只是碘缺乏病概念中的两类明显表现。
虽然某些疾病如遗传性疾病、先天代谢异常、近亲结婚、产程损伤和后天疾病所引起的大脑损伤都可以导致智力残疾,但碘缺乏致残最为常见,在我国新生儿智力残疾中有80%归因于碘缺乏,可见碘缺乏对人口素质影响之严重。
因为碘缺乏病的危害,牵涉到人群的智力障碍,影响到民族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所以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其实,碘缺乏病防治方法十分明了:只要人们长期科学地食用合格加碘盐,碘缺乏病就一定能够消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7 21:17
目录
概述
地甲病概念
地甲病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