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镇,隶属甘肃省定西市
通渭县,地处通渭县东南部,东邻鸡川镇、西接平襄镇、南邻襄南乡、北依陇阳乡,行政区域面积127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49年,属鸡川区。
1953年5月,析出设碧玉区。
1958年8月,改设碧玉公社。
1983年9月,改碧玉乡。
2017年,撤乡改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碧玉镇下辖16个行行政村:碧玉村、新城村、雷岔村、赵河村、牛洛村、阳屲村、石滩村、南岔村、朱川村、李川村、赵沟村、坷湾村、岳岔村、陈山村、玉关村、小河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碧玉镇地处通渭县东南部,东邻鸡川镇、西接平襄镇、南邻襄南乡、北依陇阳乡,距县城16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碧玉镇境内地处黄土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南北为山岭,东西为狭长平川,有石质峡谷花岗岩裸露地貌,境内最高点位于南岔大梁,海拔1608米;最低点位于小河村,海拔1300米。
气候
碧玉镇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8.0℃,1月平均气温-6.4℃;7月平均气温19.9℃,生长期年平均250天,无霜期年平均1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79.8小时,年降水量380毫米。
水文
碧玉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牛谷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经襄南乡连家川入甘谷县,长13千米,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
矿藏资源
碧玉镇境内矿资藏源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其中,大理石主要分布于牛洛村丁家河,探明储量约740万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碧玉石峡,地质储量3000万立方米,已开采400万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碧玉镇辖区总人口1966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27人,城镇化率2.7%,另有流动人口5137人。总人口中,男性9889人,占50.3%;女性9772人占49.7%;14岁以下3044人,占15.5%;15—64岁14521人,占73.9%;65岁以上2096人,占10.6%;总人口均为汉族,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2.6‰。
截至2018年末,碧玉镇有户籍人口18850人。
经济
2011年,碧玉镇财政总收入22万元,比上年增长3.5%,年末各类存款余额124.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8万元。
2011年,碧玉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9.1万亩,人均4.8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9万亩,林地面积2.8万亩,农业总产值达到5678万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作物以冬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生产粮食17833吨,人均932千克,其中小麦991.3吨,玉米14044吨,马铃薯2511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中药材、蔬菜等,其中胡麻589吨,中药材220吨,蔬菜182吨,苹果种植面积294亩,产量244吨。
2011年末,碧玉镇有商业网点50个,职工100多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05.6万元,比上年增长9%;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50万元。
2018年,碧玉镇有工业企业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碧玉镇有小学15所,在校生1430人,专任教师11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42人,专任教师7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碧玉初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25.8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碧玉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6个,村级图书室6所,藏书1.2万册,文化专职从业人员3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碧玉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乡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17个;病床8张,专业卫生人员1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9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00人次,住院手术15台次,出院病人25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174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碧玉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户,人数31人,支出6.7万元,月人均179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14户,人数3341人,支出351.5万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五保供养173人,支出4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6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8人次,共支出53.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6人次,支出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重点优抚对象3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9万元,比上年增长54.4%,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690人,参保率77%。
交通
碧玉镇有310国道过境,境内长17.3千米,乡柏油路总长12千米,村水泥路总长2千米,2011年,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15个班次,日客运量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