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
山东省泰安市碧霞祠
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初建于北宋年间。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
历史沿革
据《泰山道里记》和《岱览》载,唐代以前泰山顶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的称号。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东封泰山时雕玉女像,凿龛供于玉女池旁。至宋元年间始建玉女祠,金改称昭真观。明洪武年间重修,号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年间拓建重修,正殿施铜瓦。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铸铜亭(当时称金阙,现存岱庙)。清代顺治年间神门上增葺歌舞楼及石阁,乾隆年间建御碑亭及钟鼓楼,同治年间建香亭。康熙年间因水冲庙毁有过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又重修。
1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碧霞元君信仰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一般称其为泰山神之女。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道教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在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奉之为神,祷之即应。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早期也并非泰山娘娘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所独有。中国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碧霞祠,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碧霞元君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向其祈祷,许愿还愿,香火不断。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
建筑布局
碧霞祠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
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及明代的铜铸构件,建筑风格多为清代中晚期的风格。
碧霞祠大殿为五楹,九脊歇山式顶,瓦垄三百六十条,以象周天之数。盖瓦、鸱吻、戗兽、大脊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雍正帝“赞化东皇”、乾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
香亭在殿院中间,原是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山下。今亭重檐八角,内祀元君铜像。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为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13: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碧霞元君信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