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无创造影技术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的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介绍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利用电磁波产生身体二维或三维结构的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有时也称作“核磁共振显像(MRI)”。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MR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与CT及常规放射学相比具有特殊的优势,它不需使用对比剂,流体的流动即是MRI成像固有的生理对比剂。流体在MRI影像上的表现取决于其组织特征,流动速度、流动方向、流动方式及所使用的序列参数。
常用的MRA方法有时间飞越(TOF)法和相位对比(PC)法。三维TOF法的主要优点是信号丢失少,空间分辨力高,采集时间短,它善于查出有信号丢失的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二维TOF法可用于大容积筛选成像,检查非复杂性慢流血管;三维PC法可用于分析可疑病变区的细节,检查流量与方向;二维PC法可用于显示需极短时间成像的病变,如单视角观察心动周期。
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新的MRA方法,称对比增强MRA,其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方法是静脉内团注2~3倍于常规剂量的Gd-dtpa对比剂,采用超短TR、TE快速梯度回波技术,三维采集,该方法对胸腹部及四肢血管的显示极其优越。
磁共振血管造影正常值
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
磁共振血管造影临床意义
适应症:
1、神经系统病变:
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外伤等,为应用最早的人体系统,目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准确、及时,可发现早期病变。
2、心血管系统:
可用于心脏病、心肌病、心包肿瘤、心包积液以及附壁血栓、内膜片的剥离等的诊断。
3、胸部病变:
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可以显示肺内团块与较大气管和血管的关系等。
4、腹部器官:
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内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腹膜后的病变。
5、盆腔脏器;
子宫肌瘤、子宫其它肿瘤、卵巢肿瘤,盆腔内包块的定性定位,直肠、前列腺和膀胱的肿物等。
6、骨与关节:
骨内感染、肿瘤、外伤的诊断与病变范围,尤其对一些细微的改变如骨挫伤等有较大价值,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变及骨髓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
7、全身软组织病变:
无论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的肿瘤、感染、变性病变等,皆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的诊断。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简介
1.时间飞逝(timeorrlight,TOF)法:TOF法主要使用多次重复的射频脉冲,使血管周围的静态组织处于“饱和”状态,从而发出很低的MR信号或不发出信号组织,反之,呈:“不饱和状态”的流动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入受检部位,发出明亮的高MR信号而成像。
2.相位对比(phasecontrast,PC)法:PC法主要利用两个极性相反梯度脉冲磁场的作用,使血管周围的静态组织质子产生的正负相位变化相互抵消,不产生或仅产生低MR信号(呈灰暗),而流动血液的情况则相反,可产生“非零相位移”(netnon-zerophaseshift),发出MR信号而成像(表3-5)。
MRA目前的临床适应证正在日益扩大,近年来除用于颅颈部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梗阻与狭窄等)的检查,颅内血管畸形,血管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等的检查;也用于肝移植手术前肝脏血管系统的评估,肾动脉狭窄,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检查等。心脏大血管的应用方面MRA除用于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和能外,对冠状动脉的显示也已基本成功,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狭窄阻塞的诊断,检查术后是否通畅的监测以及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等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但是,从整体看来,MRA的实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对动态和血液动力学的观察,空间分辨能力,诊断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不如常规X线血管造影。目前,MRA在多数临床情况下,多作为初步的筛选手段,仍不完全代替常规X线血管造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7 11:36
目录
概述
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