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明代属彰德府,清雍正四年改属直隶广平府。因盛产“磁石”而名(今仍有磁窑故址“磁山”)。地处华北平原之腑,冀之南端,南与豫以漳河为界,西与晋以
太行山为碑石。地势:西高东低,西为山地,中有丘陵,南系平原。自南向北有漳河、滏阳河、邙牛河三条大河境内流过,润育了磁州文明。 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再加其源渊流长的人文历史,构成了磁州独特的旅游景观。明、清“磁州八大景”享誉中华大地。
漳渡晴澜、驿路荷花、滏桥秋月、
贺兰积雪、
炉峰朝霭、
龙洞珠泉、台城烟柳、
响堂晚钟共称磁州八景。
漳渡晴澜
漳河古渡口,古时是繁华的贸易港口,鲁之棉、晋之煤、豫之粮、冀之瓷均由此远往各地。同时,古渡也是冀南著名集市,无论春夏秋冬,皆热闹无比,每至黄昏,日置阑干,披霞溢彩,斯山、斯水、斯人、斯物,悉入画中,美轮美奂,绝美无二。有诗证曰:景若西子,市如上河。好一幅冀南“清明上河图”。
御路荷花
城北30里为东城营乡,封建社会时皇帝出巡常过此,故古名御路,此乡遍种荷花,一到夏季,十里荷香,沁人心脾。鱼虾嬉戏,蛙鸟和鸣,荷花映日,柳影婆娑,风光旖旎。古时京城的达官贵人休闲时无不到此赏景怡情。此地所产白莲藕甘脆香嫩,昔日为皇宫进贡食品,如今也是远近闻名的美食特产,“全藕宴”:十八道菜,均以藕为主菜,配以艳丽色泽的新鲜菜蔬为辅菜,经“藕厨”精心烹炸炒制和造形师的精美拼盘,便成为形色味俱佳的精典名宴。食之怜其形、闻之贪其色、存之恐味不复。过往食客无不赞羡,成为世界闻名的“磁州绝藕宴”。
滏桥秋月
城南500米滏阳河上有一石桥,叫南关大石桥,建于明朝洪治年间,桥原高约20余米,挎长50米,桥下有半圆三拱,状如新月,秋高之时,桥拱影入水中,与月影相协,呈“四月争辉”之状,交相呼应,甚是美丽。此时鱼儿不游,蛙儿不鸣,皆惊其艳。民国25年因民众多苦桥高阻行,时任县令命降桥面5米。虽已无高桥巍峨,但桥拱亦然,拱美亦存。如今,每至中秋月明之时,当地居民仍集聚岸边,赏景拜月,企期美好。
贺兰积雪
位于磁县城西北30华里处林峰村南的贺兰山。此山因宋代道士贺兰真人在此炼丹而得名。
每当严冬,整个贺兰山野,风卷雪花,旋转奔腾。大雪填满沟谷,铺遮岭巅。风停雪住,山野全白。远观,似银山横卧平川,蜿蜒起伏,犹如玉龙飞舞;近视,荆棘之丛,霜雪缠枝,似絮如绒。天空乍晴,阳光下射,雪山反照,红白激溅,五彩缤纷,煞是迷人。数日后,地上冰雪消融,唯独山上积雪久久不化,大地皆黄,此山独白,银装素裹似一幅幽静悦目的图画。
炉峰朝霭
磁州西50里有山,高千仞,峰险山峻,层岩垒嶂,树木葱郁,名为炉峰山,其峰曰“小金顶”。立于顶,脚踏祥云、手扶金星、看万松含首、观群峰争翠,如入仙境。小金顶上有明代建金顶庙,庙后有滴泉洞,其水虽不泉涌,但长年滴注,遇雨不急、遇旱不涸,不急不慢不燥不衰,其声若珠落玉盘,其色似瑜映霞光,为炉峰奇观之一;洞之东20米,有观日石,可同坐百人,因年代久远,无数人坐玩焉,其石光可鉴人,晨坐其上可观云海日出:茫茫云海,一轮红日缓缓升起,羞怯怯半遮红颜,突然间搏而起,霞光万道,山峰、云海、丛林、奇石,是物尽染。一时,天地山河一片彤红,其势胜泰山观日远矣,有诗证曰:“来到小金顶,何必登泰山”。
龙洞珠泉
溯滏阳河西上行至太行山鏖元宝山下,是滏阳河的发源地,有洞曰黑龙洞,传说洞内有黑龙数条,一年四季,黑龙翻滚,形成无数珠样泉突,巍巍壮观,虽济南趵突泉亦风之汗颜。逆流再上约500米,峰回路转,有庙临于泉上,曰金丝娘娘庙,内塑金丝娘娘裸体像,面壁而坐,世人难见真颜。有水自娘娘坐下流出,奔涌而下。传说,滏阳河水甜美清纯又凌冽无比,清时曾为皇宫专用饮水,后光绪皇帝游历元宝山时,见河水自娘娘胯下流出,自觉有辱宫廷,便禁用滏阳河水了。
台城烟柳
位于磁县城北40华里处台城乡南河。当年十里长堤,垂柳排排似堆烟,烟雨时节美胜江南,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颂为一景。今因气候原因已难再现。
响堂晚钟
城西北60里有孤山,实为太行一脚,曰鼓山,因古时常有文庙鼓声传出而得名。南北朝时佛教盛行,石窑艺术空前辉煌,响堂石窟是全国少有北朝宝窟之一,现存石雕佛像大小3000余座,大者5丈余高,小者如拳,各具形态,各富神韵,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窟旁的钟鼓楼上,仍存古钟一座,高约3米,内可盘坐五人,据说晚钟响起,50里外其音袅袅,久而不绝(传:其音三日尤存),世人莫不惊叹。文庙东南一角,有一砖塔,八角叠檐,十八层高,层层有门洞与外相通,可以登檐远眺,与石窟成南北对峙。其塔有二绝:登塔高呼,其声在窟塔之间回绕,似有佛与你回应,趣味盎然,其绝一也;砖塔距今已六百余载,虽经历无尽苍桑浮沉,仍完美无损,高峨伟岸,其绝二也。
八大美景,各具精美,奇特精绝,风光无限,不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