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以一定的标准区分出来的
社会集团及其成员在
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结构、社会
等级秩序现象,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定义描述
如果从学术上给社会分层
下定义的话,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
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这里之所以采用“社会资源”概念,是因为造成地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是对人有价值的资源的总称,它包括:
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等。
当然,在社会资源中最核心的还是包括财产、收入在内的经济资源。既然社会资源是多元的,那么,造成的层化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因经济资源不同而形成富裕层与贫困层,因
教育资源不同而分成高学历群体和低学历群体等等。
在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经常混同使用,以分层研究取代阶级、阶层分析。而当前
中国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概念与阶级、阶层概念并用。社会分层的意义较为宽泛,并涵盖阶级、阶层。一种具有一定
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分层内容具体包括阶级、阶层、层界。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英文是social mobility,指人们的地位、位置的变化。更准确的说,它包括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未知的变化和在
地理空间结构中位置的变化两个方面。
当然,社会学更注重研究前一个方面,即社会地位高低的变化。像农民工流入城市、工人调动工作、家庭成员几代人的变迁、干部升迁、富裕集团的形成等,都属于社会流动的领域。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密切相关,一个讲的是社会分成高低不同的层次,另一个讲的是人们怎样进入这种层次。
社会结构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不均等体系,社会学通常称之为“
社会结构”或“社会分层结构”。所以,对于社会结构,不同学科往往有不同的侧重,社会学更加关注社会群体的地位结构,也就是上下、高低不等的
垂直结构。
最典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就是“
阶级结构”,它是指各阶级群体因为经济地位、经济资源占有不同而形成的地位差异结构。当然,阶级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比如社会还有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职业结构、
组织结构、城乡结构等等。这些结构也会表现出地位差异的制度化体系,比如,在我国当前的城乡结构中,城市处于较高位置,农村处于较低位置。总是,社会学在理解社会结构时比较强调这种地位不同的差异体系,也就是“社会分层体系”或“社会分层结构”。
研究意义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社会,偏重于强调社会整体,面对芸芸众生,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
科学方法就是对复杂的研究聚合体、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社会分层实际上就是对人群的一种基本分类,而且是一种本质的分类。
社会上的差异现象有千千万万,有差异就可以进行分类,所以,分类也有千千万万种。但在所有这些分类中,分层研究的问题是非常本质的问题,分层首先关注的是人们社会地位高下的不同,造成社会地位高低不同,最为核心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所以,社会分层研究的是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特别是
经济利益的差异,这涉及对社会
群体分类的最根本问题。
二、几乎所有重要社会学理论家,对分层问题都有所关注
社会学这门学科,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差不多有170多年的历史。在这样长一段历史过程中,涌现出很多重要的
社会学家,从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到帕克、帕森斯、米尔斯、吉登斯、布迪厄、福柯等等,几乎每个重要的社会学家都从某个方面阐释了社会分层现象。所以,我们只要讲社会学,就要讲社会分层。
在中国人的
社会生活中,社会分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讲究等级层次的社会。迄今为止,无论是出席礼仪、会议发言、电视上镜头、报纸上排名之先后,都常常遵循非常严格的级别顺序。
四、关于中国社会急剧分化的现实与社会分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仍然处在分化、解组、整合、流动比较剧烈的时期。研究证明,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已经成为激化
社会矛盾的重要背景,几乎所有社会冲突都与分层问题有关,社会分层是中国关乎
社会安全、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研究领域。
形成过程
形成机制
第一,
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定义了社会资源的价值。不同制度、文化的社会关于什么有价值、什么无价值的定义并不一样。
第二,
社会分配规则决定这些资源在不同位置的社会群体中如何分配。
第三,社会分层机制形成的最后一个方面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将社会中的个人或社会群体引导到社会分配的高低不同的层级位置上去。
构成方面
第一,社会的不均等结构或者说“地位差异结构”,即社会分为地位高低不等的结构或社会地位差异的网络。这是我们考察任何一个社会、社区时,一眼就可以看到的。
第二,人民究竟是怎样进入地位差异结构的,社会学家管这种进入的程序叫做“地位准入”机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公平观。一种公平观认为,社会分层结构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要实现公平就必须消除此种层级结构,即“消除地位差异”的公平观。另一种公平观认为,分层结构本身的差异是难以消除的,公平是指人或人群进入这些结构中的过程是公平的,即“地位准入 ”的公平观。
各类标准
分层目标
从宏观上看,社会分层、阶级分层的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发动和组织
社会运动、阶级斗争,因而它更强调社会不平等对立与冲突的一面。依此目的,社会分层、
阶级划分的标准必须十分严格,各阶层、群体、阶级之间应有本质区别并需要揭示冲突的内在根本原因。另一类则旨在调和各
利益群体或阶级,依此目的划分的阶层、阶级的标准则可以较为宽泛。各群体、阶层、阶级的区分多是非本质的。
十种标准
分层本质上讲的是
社会资源在各群体中是如何分布的,因此,资源的类型和占有水平也就常常成为划分阶层、
社会地位的标准。相比较而言,可以用来分层的资源中,以下十种资源最为重要,即
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
市场资源(以上三种属于
经济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政治
权力资源、
文化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主观声望资源、公民
权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
测量方法
不平等指数
指用最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的比例之和表示社会不平等程度。即将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与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加,两者之和代表不平等程度。在实际调查中,若难以确定最高和最低收入者的界限,则一般把
贫困线以下的
社会成员视为最低收入者,把收入超过平均水平2倍以上的社会成员视为最高收入者。
不平等指数反映社会贫富两极人口的分布状况。如果指数高,意味着
贫富分化程度高;反之,则表明社会
中间阶层占大多数,
社会分化程度低。
指把总人口分为五等份,考察每一部分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这种方法最早由F.W.佩什提出的,他以人均收入的高低为标准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每等价人口占总收入的比例。
基尼系数
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C.基尼提出。他根据
洛伦茨曲线设置测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公式为:g=a/(a+b)其中,g代表
基尼系数;a:实际
收入分配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
基尼系数较准确反映了财产、收入等分配不平等的程度,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分层的研究中。
恩格尔系数
指食物支出额与全部
生活消费支出额的比率。它最早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其目的是测量
社会成员的总体
生活水平状况。一般把恩格尔系数在58%以上视为赤贫;51–58%的视为温饱水平;41–50%的视为
小康水平;31–40%的视为富裕;30%以下的视为极富裕。
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用来测量社会地位的综合状况。它以经济收入地位、
社会教育地位和
职业地位的综合值为指标,反映
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高低。每个地位分五个等级,把各个地位的所得值加起来,总分即为
指标值。这样,可根据社会成员的总分值划分不同的社会地位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