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巴节
土家族传统节日
社巴节”又名“调年会” “舍巴节”。“社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综合性节日,其中有反映土家族男女爱情婚姻习俗的内容。
历史渊源
社巴节是湘西州土家族传统祭祀节日,祭祀祖先、祭祀社神(即带来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神,土家语称“咱卡”,咱,土语意为社菩萨,卡,土语,意为过,倒装语,咱卡即过社菩萨)。
相传800年前土家族祖先彭帕谱邀约李帕谱等七位不同姓氏土家结为兄弟出征抗倭,由于叛徒的出卖,兄弟们遭惨杀,几天后待乡亲们闻讯赶来收尸时,现场留下一片蛆虫和散架尸骨。后来土家族人民为了祛除这些毒虫,惩治邪恶,为祭祀这7位英烈而修建了社巴堂设下了这7位帕谱的神位,在每年的春耕前,在社巴头人李光华的组织带领下摆手队、锣鼓队、扫把队、祭祀队等列队入场,一路上跳的跳、摆的摆、扫的扫。最后由四人抬着一头大肥猪到摆手堂前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向祖先进行一阵祈拜祈福后将抬来的猪解开双脚,在头人发话后,由六七个青少年蜂拥而上,用脚一阵乱踢将猪踢死,再由一屠手持刀开胸用手掏出血淋淋的猪心奉献于神堂前,让祖神享用。然后再割下猪头示众敬祖。这一祭祀活动充分显示了土家族儿女敢为为英勇的列祖列宗,不怕流血牺牲报下血愤深仇,展示严惩叛徒内奸的下场。
祭祀酬神完毕,炮声齐发,锣鼓齐鸣土号扬起,摆手舞,扫把物,毛咕斯齐舞,一偏欢腾。
历史文化意义
社巴节,有严格的祭祀仪式,独特的祭祀方式,丰富的表达内涵。其表演的毛古斯、摆手舞、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等数十种形式,被列为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社巴节既是土家族的隆重节日,亦是土家族的文化荟萃。历史上有清朝土家诗彭施铎的经典传世之作: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可见节日盛况。
也有预祝丰年的内容,还有男女青年对歌择侣,浓情说爱的内容。土家族诗人彭勇行《竹枝词》曰:“田家洞畔社场开,姊妹双赴会来,一尺云鞋满口,也装莲步入歌台。”这便是最好的写照,彭勇行的《竹枝词》中生动的描绘了土家姑娘穿着绣花鞋、姊妹互相邀约,三三两两赶赴社场,步入赛歌台的动人情景。在“社巴节”期间,男女青年通过赛歌、跳摆手舞等活动进行交往,谈情说爱,各自寻求自己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
“社巴节”为土家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姑娘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小伙子背起鸟枪大刀,老人们带着孩子,背着水酒、猎物,纷纷拥向摆手堂,这时奏起深沉的鼓乐,燃起篝火,吹起冬冬喹,热热闹闹,翩翩起舞。“社巴节”即是土家人男女老少的全民节日,又是青年恋爱的良好机会,他们对歌,跳舞,成双成对,各择伴侣,巧配佳偶。
民间俗语
湘西民间俗语中,把旅游说成“走玩”,当你悠游在湘西山水的逍遥惬意中时,便不觉体验出了“走玩”随遇而安的精髓。世人了解湘西,遐想湘西,着迷湘西,但真实中的湘西,却是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就位于湘、鄂、川、黔边境,一片被大山包围的交错阡陌的三角地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9 10:43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