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庙路属于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双向四车道,与
莲花路、亲仁路、
人民路、建新路、
城门头路、
卫国路等路相交,南接体育路。
概况
东园社区的东界、
沙塘社区的西界、
建设社区的东界、
兰桂社区的西界都在祖庙路。
祖庙路上的公交车站,从北向南有:旋宫酒店站、祖庙B站、祖庙A站、祖庙路站。
历史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如今川流不息、干净整洁的祖庙路曾经是一条小河涌。
据佛山市档案馆记载,清代的
佛山镇为洛水所环绕,“家家尽枕河,居民往来,悉凭渡船和桥。”是彼时佛山的生活写照。曾经的洛水河岸一侧,坐落着
祖庙、
孔庙、
仁寿寺,这三座寺庙集中在河岸一侧,老佛山人回忆,“当时洛水涌从家门口流过,小时候在涌里嬉戏玩耍,十分热闹。”
当时的洛水涌又被称为“龙须沟”,是佛山城区和农村的分界线。后来因战争洛水涌无人管治,涌两旁的居民都把生活污水直接倒到涌里,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臭水沟。
1958年,为了响应全国
爱国卫生运动,佛山市爱国卫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清理“龙须沟”,成为佛山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头炮。
那时候,全市百姓都参与到了清理龙须沟的项目中。他们靠铲、锄头等简单的工具,排污水、挖污泥,仅用48天,把这条臭水沟疏通了。
清淤工作完毕后,大家还在新涌的祖庙段砌了石岸,种了柳树。自此,龙须沟变成了新涌。当时,市民还可以在涌里“撑艇仔”。
但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不是清淤后的新涌,而是祖庙路呢?时间来到了1962年,这一年,华侨大厦落成,这是当时全佛山最高、最豪华的建筑物。而当时的祖庙路还是狭窄的石板路,这让两者格格不入。再加上汾江河的水位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低,导致流进新涌的水也日益减少,水循环的缓慢,让新涌的维护变得十分困难。
1973年,政府再次发起新涌治理项目。同时,扩宽祖庙路也提上了日程。祖庙前又重现了50年代的光景:全市人民聚集到新涌,参与填埋项目。
1976年,祖庙路建成,扩宽了莲花路至
卫国路路段,设计为双向4车道,全长1350米,铺设沥青路面。自此,祖庙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马路,从臭水沟到祖庙路,“龙须沟”实现华丽转身。
佛山老街坊廖伯回忆,当时路两旁种植了
白兰树,每到白兰花盛开的季节,一路飘香,因此祖庙路也被称作“香花路”。“谈恋爱的男女青年,很喜欢晚上到这条马路来‘
拍拖’。”
曾参与当年佛山华侨大厦筹备建设的罗叔,也向记者描述了佛山祖庙路一带的巨变。罗叔说:“华侨大厦的所在地附近一带,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大片农田、鱼塘和河涌,佛山华侨大厦建设落成后,那一带也渐渐由郊区农田变成市区一部分。几十年过去,当初的郊野乡村,现在已是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区了。”
20世纪90年代,几经改造,祖庙路逐步完善。1999年5月,佛山市政府发布《确定祖庙民居群为佛山市历史街区的通告》(2022年8月9日废除),将祖庙路和附近民居群纳入历史街区,祖庙路民居群是广东省内第一个历史街区。
祖庙路能有今天的繁华,兴华商场的开业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1982年12月25日,集饮食、娱乐、电影院、旅业和商业为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兴华商场开张。据报载,商场开张那天,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一起涌到这里,整条祖庙路人山人海,远远看去黑压压一片看不到尽头。为了感受一下综合性大商场的气派,蜂拥而至的市民还挤烂了几个柜台。而在此之前,佛山人主要是在
升平路一带购物。
兴华商场带来的人流,让祖庙路逐渐兴旺。1984年,综合购物中心玫瑰商场进驻,佛山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旋转餐厅旋宫酒店开业;1986年,个体商户集中经营的
百花总汇开业;随后,
佛山市图书馆建成,佛山影剧院(现
琼花大剧院)也从升平路搬到祖庙路。从那时候起,祖庙路商圈逐渐成为佛山最出名的商圈。
《佛山市志》记载了这一辉煌的岁月:上世纪80年代末祖庙路已渐渐显示出商业旺地的优势,以兴华、玫瑰商场为中心,从祖庙路辐射至汾江路、卫国路等。1997年,全身贴满
比利时进口玻璃幕墙的
百花广场开门迎客,不仅成为佛山的新地标,更让祖庙路的兴旺达到顶峰,在佛山商圈界中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