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院位于延庆区
龙庆峡峡谷北侧石壁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明清年代,这里香火旺盛,游人众多,文人墨客曾留下百余篇诗文佳作,但古老的寺庙已在早年毁于风雨雷电和历代战火。直到1991年,延庆县才决定依照史料修复它,历经7载耗资1000多万元才得以竣工。
林木蓊郁中,殿宇楼阁翠瓦丹墙飞金流碧。大小29间殿堂用19级台阶隔开,分上下两院,两院都朝北坐南。上院供奉的是佛道儒三教尊师,东西两殿则供奉菩萨和金刚;下院东殿供奉的是天地水三官,西殿是八仙。寺院大门西侧巨石旁,凿有一直径约2米的圆形水池,池水清澈甘甜,古人称“神盆”。峡顶遍布奇松异柏,寺院西侧一块平整如镜的岩石板上,一棵茶杯粗细的怪松兀然而出,玲珑若盆景,据说树龄超过了300年。寺院正后悬崖边,有一棵伤痕斑斑、外探悬空的苍松,相传距今已近千年。此树颇有灵犀,人称“磨腰树”,相传
腰腿疼痛者在树上蹭蹭会有奇效。苍松旁的古杏树所产杏核天生小孔,用线穿起可做念珠,称“念珠杏”。喜好辞赋者四处转转,还可以寻到数十首颇具哲理和文采的对联、绝句和藏头诗文。
神仙院朝北坐南,东、西、北环山,四周苍松翠柏千姿百态。庙里有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创建楼真殿碑记》。其曰:“云霄倚、岩崖矗、舞山璞、楫山独、缙山环、金刚簇、院之山也;璇角雕甍、霞为羽、曲廊绀宇、翠覆金铺、山之院也;空翠轹眉睫、浓岚沁肺胸、红芳绕药栏、飞鸟多奇羽、山中景也。”神仙院历史悠久,明代创建楼真殿,供奉寿星群仙。清代几次扩建重修,形成上下两院。1991年,当地有关部门依据碑文记载在原址重修。
神仙院分上下两院,有殿房29间。山门道西侧供奉民间俗神“三姑娘”,终日香火绵长、烟雾缭绕。下院正中有古松一株,东配殿为三官殿,供奉着远古的三位名君,即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西配殿供奉着上、中、下八仙。北侧正中有21级石阶直通上院。上院正殿长约7丈,宽约5丈。正殿为佛、道、儒三教合祀,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道教创始人老子、儒教创始人孔子;东配殿为三清殿,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西配殿供奉着菩萨、金刚。我对神仙院的名称来历不甚了解,主持道人告诉我:“神仙院里既有神位又有仙位,神来可居仙到可住。多少神仙聚会,共享人间香火。”
寺院山门外西侧的巨石旁,有一口汉白玉雕花的椭圆形水池——古人称赞的“神盆”,长1丈2尺,宽1丈余,深约5尺。池水清澈,盆底有一层层的硬币,那是善男信女们经年累月的奉献。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仙院主持道人范本定择选胜地开凿石盆蓄水,以供仙院之用。他不辞辛苦,昼夜施工,历经几十年,终于一片痴心感动了上苍。忽一日众神相见,石盆巨变,泉水上涌,清水满盆,清净见底,故曰神盆。不论天怎样干旱,石盆之水从未干过。传说沐浴此水能去百病,益寿延年。
从神盆处右转弯上行,有一钟亭,铸铁大钟声音洪亮,可以传到二十多里以外的延庆城。传说一位道长仙逝,古钟曾演绎出一个村庄名称——居庸关下的臭泥坑。路过近千年的“磨腰树”、枝繁叶茂的“含珠杏”,来到顶峰的寺庙遗址——玉皇阁。站在玉皇顶上极目远眺,可看到巍巍的海坨山。时值雨后雾起,环顾上下左右,颇有飘飘欲仙之意境。
棋盘石:悬崖半腰出几块方柱形巨石,
石柱上部
平坦如砥,形如棋盘,似有隐隐格子,几粒石子,似是棋子。